鶴慶縣母屯村在暢通群眾訴求渠道“五級聯動”工作實踐中,搭建了“5+2”模式的網格化服務平臺,推出了“三聯兩線”解決群眾訴求工作法,實現了紀檢監察服務群眾工作的全覆蓋、無盲區,確保了群眾訴求解決的時效性、嚴密性。
搭建服務網絡,編織紀檢監察服務群眾的“連心網”
在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建立群眾訴求服務中心(站、點)的基礎上,母屯村進一步延伸紀檢監察服務群眾的網絡覆蓋面,在4個村民小組分別設立一名群眾訴求聯絡員。同時,按“看得見、喊得應、管得住、防得實”的要求,把毗鄰的15至30戶群眾劃分為一個網格片區,全村共設31個網格片區,每個片區設立一名群眾訴求信息員。在省、州、縣、鄉鎮、村“五級聯動”的基礎上,母屯村再在村民小組和片區兩級延伸設立群眾訴求聯絡員和信息員,搭建了“5+2”模式的網格化服務平臺,編織起了紀檢監察服務群眾的“連心網”。
夯實訴求載體,打造群眾訴求五級聯動的“廣告牌”
母屯村除了按照規范性要求建立了“村群眾訴求服務站”,正常接待群眾來信來訪來電外,還向全村各農戶發放了名為“群眾有求往上訴、五級聯動是條路”的書信,并利用展板、宣傳欄、“戶戶通”無線廣播等方式,向群眾廣泛宣傳 “五級聯動”相關知識,不斷擴大“五級聯動”的知曉率。在村委會懸掛“暢通群眾訴求五級聯動意見箱”,并在意見箱箱體上公布了鎮、村兩個舉報投訴電話,方便群眾訴求投遞和電話舉報。在訴求聯絡員和信息員家門口設立醒目的提示牌,將其職務、像片、聯系電話在其家門口進行公示,提示村民就近就便反映訴求。
妥善處置訴求,開通群眾訴求聯動辦理的“直通車”
母屯村分村級、小組、片區三個層次,對群眾訴求事項實行聯動、聯辦、聯片辦理機制,即通常所說的“三聯”。聯動,即是受理群眾訴求的信息員或聯絡員,在受理后能直接辦理的直接辦理,辦理結果及時上報;不能辦理的報上一級聯絡員,直到上報總聯絡員,由總聯絡員直接辦理或報請村“兩委”和鄉鎮紀委辦理。聯辦,即是受理訴求的信息員或聯絡員,可以提請上一級聯絡員指導參與辦理,上一級聯絡員在辦理群眾訴求過程中也可以讓本片區或本小組的聯絡員參與。聯片,即是在群眾訴求涉及兩個或多個片區、小組的時候,小組、片區的聯絡員或信息員可以聯合辦理。“三聯”辦理群眾訴求最大程度地實現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的目標。
堅持雙軌并行,構筑兩類群眾訴求處置的“隔離墻”
母屯村對一般的民事訴求類和對黨員干部的反映類兩類群眾訴求,在實踐中探索出了“兩線”處置的路子,堅持“兩條腿”走路。對于一般的民事訴求類,受理機構能解決的及時解決,解決不了的逐級上報直至村“兩委”來解決。對于村“兩委”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按照“五級聯動”的方式報請鎮黨委、政府或紀檢監察機關解決。對于反映黨員干部類的訴求即通常所說的“民告官”問題,只要涉及村組干部或上級機關工作人員的訴求舉報,都由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村群眾訴求總聯絡員)直接上報鎮紀委處置。
通過“5+2”模式服務平臺的搭建和“三聯兩線”工作法的實施,母屯村在麗江機場高速公路建設矛盾突出、草海濕地生態治理工程群眾利益訴求較多等嚴峻形勢下,依然保持了和諧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全村實現了“零上訪”、“零群體性事件”、“零惡性案件”,村內形成了“有困難大家幫、有矛盾大家解”的良好氛圍,做到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云南省紀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