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到勐海縣政府采訪,在下班時間正好碰上副縣長李志偉和方忠推著自行車走出大院,常務副縣長巖三叫則步行回家。原來,今年春節一收假,勐海縣就執行了新規:領導干部一律停止公車接送上下班。此舉更帶來一個變化———原來上下班高峰期出現的城區交通短暫擁堵不堵了。
治頑疾 曾在全省首推公務車“亮身份”
早在2012年1月開始,勐海縣相繼出臺規范性文件,明確要求,除公安、法院、檢察院等執法單位已經噴涂明顯標志的執法車輛外,全縣黨政機關的所有公務車輛,都必須在前后擋風玻璃上,張貼公務用車標志。標志上除了有“公務車”字樣外,還注明了車輛編號、監督電話等。同年5月11日,勐海縣357輛公務用車全部“亮明身份”,進入群眾的監督視線。這一在全省首推公務車“亮身份”的舉措,受到廣泛關注。
再推新 停止公車接送上下班
“在推出‘亮明身份’讓群眾監督舉報公車私用措施后,除了要求禁止公車私用外,還要求領導干部下鄉、外出要執行輕車簡從,盡量避免座位空著的拼車規定。”勐海縣副縣長方忠介紹說,為確保公車標識化管理順利推進,同年,勐海縣紀委監察局、公車管理辦還組成監督檢查組,不定期對公務用車標志張貼和公務用車使用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并制定工作時間以外因公使用車輛,也必須報備登記的制度,還專門不定期通過調取出入城區的4個卡口的監控錄像抽查,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頂風違紀、違反公車使用規定的單位和個人,一經發現并查實就進行責任追究。已先后清查處理了8輛超標車輛,對5件違規使用公務用車行為的舉報、投訴進行了認真督查,有效遏制了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公車私駕、公車私用等不良風氣,形成了常態化制度。
雖然實行了公車的標識化管理,但有的單位還存在著用公務車輛接送領導干部上下班的現象,這種現象還得到了部分領導干部的認同。于是,春節收假第一天,縣委、縣政府發出了領導帶頭停止公車接送的倡議。縣委書記許家福和縣長巖總在全縣干部大會上宣布:“由我做起”,帶頭停止公車接送。
“縣里的領導干部一帶頭,不用發文件就起到了上行下效的示范作用了。”剛買了新自行車的勐海縣林業局副局長查衛東說,書記和縣長帶頭走路上班才短短的幾天,全縣的機關干部和職工,紛紛采取了路遠騎自行車、路近步行的綠色出行方式,公車接送上下班的現象見不到了。
算算賬 一年能省600多萬
“出現這樣的效果,也許縣領導推出這項措施時也沒有想到過。”勐海縣交警大隊教導員周正說,勐海縣糧食局這一段地處各機關單位車輛通行的丁字形交通樞紐,過去一到上下班時間,就會出現紅綠燈兩頭的車輛排出近200米長龍的擁堵現象,在停止公車接送上下班后,這個過去一直讓交警部門頭疼的擁堵路段不再堵了。
“公車私用現象得到了有效禁止后,平均一輛車1年可減少汽油等支出2000元左右,357輛公務車輛1年至少可節省的油料費就是70多萬元。”副縣長方忠掰著手指頭算著說,此外車輛的維修費據最保守的統計也節約了30%以上,由過去每年1800萬元左右下降到1200萬元左右。
“節約下來的這600多萬元費用,完全可以拿去改善民生問題,這是老百姓實實在在能夠感受到的實惠。”方忠說,勐海縣能夠在全省率先實行高中階段的免費教育,經費就是這樣積少成多“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