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縣紀委監察局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針對農村村務公開工作存在的“公開透明度不高、群眾知曉率低”等問題,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逐步鋪開”的工作思路,在全縣村(社區)實施“村務通”工程,即通過現代化手機信息平臺向群眾發送信息,鋪筑高效路、陽光路、民主路、和諧路、致富路“五條通道”,連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并取得階段性成效。自2013年8月開通以來,全縣10個鄉鎮47個村(社區)10800余人開通“村務通”信息平臺,累計發布服務信息193867條、成功發送178685條,發送成功率達93%。
筑起村務通“高效路”。為解決村務公開“效率低”的問題,10個鄉鎮與移動公司龍陵分公司簽訂了《龍陵縣村務通信息平臺合作框架協議書》,在全縣范圍開通方便省時、高效安全的“手機網絡村務公開”業務,替換了傳統的板(墻)報、櫥窗等公開方式,做到“鼠標一擊電腦桌面,黨務政務項項在目;手指一點手機屏幕,村務財務條條入眼”,同時讓更多的群眾從村務工作中解脫出來,騰出更多的實踐去搞生產、發展產業,真正讓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如今年5月10日,縣計劃生育服務站到平達鄉平安社區對農村婦女進行婦檢(主要查環、查孕等)活動時,該社區利用“村務通”平臺發布了婦檢內容、注意事項等內容。芭蕉溝小組村民李玲香在體檢現場高興地說:“今天早上我接到信息后,撂下農活就趕來了。手機信息提醒我們,不能吃食物、要憋著尿……這個‘村務通’不僅能通知村里事情(村務),還能替我們家親戚之間有事互相通知,真實用。”該社區農計員楊發富介紹道,“我村村民居住分散、服務對象多,以前沒有‘村務通’,我要到處打電話通知,現在只要編好通知內容,輕輕一點發送鍵,就辦妥了”。既方便又快捷,而且省時省力省錢。另外,自開通“村務通”以來,僅平達鄉召開集體會議次數、會議費同比分別減少20%和40%。
筑起村務通“陽光路”。在開展村務公開工作中,全縣在認真貫徹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等相關精神的基礎上,樹立“陽光、民主、公開”的理念,結合實際創建了“縣紀檢監察部門+部門+鄉鎮+村(社區)+村民”監督機制,健全完善例行公開、檢查考核、責任追究等系列黨務村務公開制度,把事后公開變成事前公開,把向少數人公開變成向多數人公開,落實好群眾的“四權”。并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如2013年8月24日平達鄉平達社區在“村務通”信息平臺公開“支出的10萬修路錢”時,有一位不理解其意思的手機用戶問:“怎么又出10萬元啦。”通過信息員作進一步說明后,對方理解意思后,并用短信回復說:“村務通信息平臺,的確是我們老百姓監督村社區工作的一張‘透明卡’”。針對組級資金鄉村代管工作中的賬目不透明、經費公開不及時等問題,鄉鎮、村(社區)利用“村務通”適時公開村(組)相關財務動態管理,實現了“兩變”,即財務賬目由“渾”變“清”,經費開支由“暗”變“明”的轉變,有力促進村(組)級財務陽光管理,讓老百姓看得見、看得明白,看得心里亮堂。正如當地村民經常說的:以往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現在公道不公道、一看就知道。”
筑起村務通“民主路”。村(社區)充分運用“村務通”公開群眾關注熱點難點等事項,特別是對需要民主決策的重大事項,采取會議討論或“村務通”征求意見、民主決策、“村務通”公開等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然后再組織實施。避免了聽取意見少、民主決策力弱等情況的出現,提高了民主管理的科學決策能力。如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針對平達鄉河尾社區村容村貌存在“臟、亂、差”的問題,該社區通過“村務通”平臺向群眾發布信息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共收到信息回復786條。經過信息交流最終達成共識,即采取“戶集、組運、鄉村處理”的辦法解決,同時根據實際情況,每戶每年上交垃圾清理運費30元至100元。該社區大麥寨二組組長羅永祥說:“‘村務通’的作用真大,不僅能大家一起交流意見建議,還能為群眾辦實事解決難題。”
筑起村務通“和諧路”。全縣把“村務通”信息平臺作為“聽取群眾訴求、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法律法規、促進農村社會和諧”一個重要抓手,擴展公開內容,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村務通”信息平臺公開涉及廉潔自律、綜治維穩、防艾禁毒等方面內容,給農村一個平安,還農村一個和諧。同時,村民對不清楚的問題可及時詢問,對發現決策事項不公平、公開內容不真實、村組干部不廉潔行為等可及時投訴,拓寬群眾訴求渠道。如2014年3月12日,平達鄉平安社區根據派出所的要求,在“村務通”信息平臺發布龍陵公安局開展“緝槍治爆,掃黃禁毒”行動的相關內容,接收到信息的大新寨小組李家學激動地說:“我家老人一直以為有“銅炮槍”,只要不拿出來就不犯法。收到信息后,才知道私自持有槍枝是違法行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2013年8月20日平達鄉平安社區根據要求在“村務通”發布汛期安全防范信息。8月29日,該社區寺坡廖組廖發衛家發生坍塌事故,由于采取了恰當的安全措施,未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廖發衛感慨地道:“由于短息的提醒,這段時間我們家才加強了防范意識,‘村務通’真可謂是‘救命’平臺。”據統計,今年以來的信訪數量同比下降21%。
筑起村務通“致富路”。全縣運用“村務通”平臺發布農村實用技術等方面信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平達鄉利用“村務通”平臺根據節令適時發布烤煙、茶葉等實用技術知識。截止目前,平達鄉共發布農村實用技術等方面的信息48663條。據平達鄉紀委書記王世龍介紹,2013年平達鄉10個村(社區)共收烤煙2.4萬擔、增收400多萬元。2014年平達鄉僅在甘蔗產業一項上提高產量14556噸、增收611萬元。他同時說,“村務通”在致富路上也能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