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師宗縣倡導“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營造“人人思廉、人人倡廉、人人促廉”的良好廉政新風,有力推進師宗少數民族鄉經濟社會清廉、健康、穩定、文明、和諧、富裕發展。
用民族干部宣傳廉政文化。師宗縣五龍鄉狗街村成立學習小組,村組干部用壯族民族語言給群眾讀《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國監察》、《曲靖日報》等黨報黨刊,讓群眾及時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和反腐倡廉工作動態。在師宗縣一批懂民族語言的鄉、村干部組成反腐倡廉建設宣講工作隊12支,利用農閑時節深入村寨用壯語進行反腐倡廉宣傳教育1638人次。
用民族語言講解廉政文化。龍慶鄉用彝族歌舞精心組織編寫文藝演出,以頌揚廉潔家風、文明鄉風為主題的文藝演出,將廉政文化植入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五龍鄉壯族同胞有唱山歌、男女對歌的習俗,鄉黨委、政府把《黨章》、中央“八項規定”、糾正“四風”、“厲行節儉,反對鋪張浪費”等內容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在鄉村進行傳唱,使廉政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有機結合,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
用民族節慶展示廉政文化。龍慶鄉抓住彝族過“春節”、“火把節”等民族隆重節日慶典,在農村開展以舞蹈、山歌、小品、對唱、順口溜等為載體的廉政文化進村組活動,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豐富廉政文化的內涵,創新廉政文化的形式,傳遞廉政文化知識,使農民朋友們在享受節日喜慶同時,感受廉政文化氛圍。師宗縣利用“三月三”等民俗節日多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廉政文化建設。縣文工團積極組織創作了許多民族廉政文藝節目,舞蹈《醉人的師宗》(壯、苗、瑤、彝)、《漂布舞》(壯)、《師鞭舞》(瑤)、《山林酒歌》(彝)、《陽雀蛋》(漢)等,小品《太陽升起來了》、《大款瑤妹》、《特殊接待》、等以廉政為主題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廉政文藝節目,深受師宗各族人民群眾的喜愛。
用民族宣教陣地闡釋廉政文化。高良鄉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和紀委書記任副組長的廉政文化建設領導小組,以“七個一”為思路,即:完善一套鄉村干部廉潔自律的管理制度;組建一支廉政文化宣傳演藝隊;學習一些廉政知識讀本;組織聽好一堂黨風廉政建設專題黨課;開展一次鄉村干部廉潔承諾活動;設立“三欄一箱”及墻體文化永久性宣傳陣地;編寫一組廉政山歌及廉政格言警句。并采取多樣形式扎實有效地開展廉政文化進農村工作:一是建立廉政文化活動中心,設立黨風廉政教育活動室,制作廉政格言警句,組織黨員上黨風廉政建設專題黨課、收看黨風廉政建設電教片,并將村組干部廉潔自律相關制度規范上墻。二是設立永久性宣傳陣地。建立“四欄”:即村務公開欄、財務公開欄、黨務公開欄和規費收繳公開欄,讓基層干部清清白白、群眾明明白白。三是在機關單位設置廉政宣傳欄,將廉政文化溶入到機關文化建設中,讓廉政教育更具人性化和親和力。四是結合“黨員示范戶”、“文明信用農戶”、農村致富帶頭人評比等活動,培訓宣傳教育中心戶,發放《黨章》、《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等廉政文化學習讀本3000余冊,組織少數民族干部群眾認真學習領會。同時,結合實際,撰寫廉政建設宣傳標語、張貼宣傳畫等,使黨員干部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氛圍中接受廉政清風的吹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