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至1936年,賀龍、聶榮臻、肖克、任弼時等革命前輩曾帶領紅軍兩次經過富民,足跡遍及富民縣的7個鄉(鎮),紅軍戰勝敵人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密切聯系群眾、艱苦奮斗的作風在我縣廣為流傳,是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的榜樣。
近年來,富民縣充分挖掘紅軍長征過富民的歷史資源,利用一些歷史遺址“北邑村碉樓”( 紅軍長征過富民時賀龍同志指揮戰斗的地方)、“東村小松園紅軍革命戰斗紀念碑”(紅二方方面軍曾經與敵人戰斗過的地方)、“富民縣濱河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富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文化,創新教育形式,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宣傳教育。
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到紅軍長征過富的歷史遺址,開展瞻仰紅軍革命戰斗紀念碑,重溫入黨誓詞,接受警示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陶冶精神情操,倡導新風正氣。9月30日上午,縣四套班子領導、人武部、武警中隊、消防大隊、云南省邊防總隊機動支隊、老革命軍人、英模代表、學生代表、機關干部代表等100余人在縣濱河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舉行祭奠革命烈士活動,縣級四班子領導向烈士敬獻花籃,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崇高精神。
走訪慰問烈士遺屬。在重要節日期間,組織相關部門對全縣13戶烈士遺屬進行走訪慰問,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并向革命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讓烈士遺屬感受到縣委縣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懷和尊重。
重走紅軍長征路。組織機關干部300余人沿著紅軍長征曾經走過的路線,通過走訪村民、發放宣傳單、講革命歷史故事和廉政故事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傳承革命精神,不忘宗旨。
開展“學到什么,做了什么”大討論活動。各基層黨委結合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開展緬懷先烈學到了什么?現在我們做了些什么?今后需要我們做什么?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傳承革命精神,轉變作風,艱苦奮斗,敢于擔當,以革命精神推進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通過這些活動,有效發揮紅色廉政文化資源承載歷史、警示現實、啟迪未來的作用,讓黨員干部自覺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廉政思想洗禮,教育廣大黨員傳承革命精神、艱苦奮斗、廉潔自律,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