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關于開展2013年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及食品安全目標責任考核的通知》要求,監察廳會同有關部門組成考核組,對全省2013年食品安全工作開展督查及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組采取“聽、看、查、訪”等多種方式,深入開展督查考核。總體來看,2013年食品安全工作開展總體良好,各地各部門做到領導高度重視、責任細化明確、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基層培訓著力加強、農村食品安全顯著提升、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并重,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引起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監管存在“盲區”和“死角”。食品生產行業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程度不高,生產力水平偏低,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多、小、散、亂”狀況仍未得到根本解決。食品安全監管仍有“盲區”和“死角”,對小作坊、小餐飲、小攤點及食品安全事故多發的邊遠山區、邊境地區的監管力度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監管隊伍素質有待提升。基層食品安全執法監管隊伍責任意識和能力素質參差不齊,執法監管手段單一,監管技術含量較低。
(三)宣傳教育力度還需加強。群眾食品安全知識相對欠缺,一些相對封閉落后地區群眾缺乏辯假識劣的基本常識和能力。特別是結合季節特征發布食品預警公告及食品安全風險提示宣傳工作堅持不夠。
二、加強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議
(一)加快改革進程,構建統一權威的監管體系。建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按照建設“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的要求,加快落實“三定”方案,逐步建立起上下通達、左右順暢、科學規范的食品安全工作體系,把監管觸角延伸到鄉村,實現食品安全監管“耳聰目明”,達到食品安全監管“全覆蓋”。
(二)完善監管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監管常態化機制。建議按照“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要求,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風險定期分析制度,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加強監測數據分析研判,使監管重點由事中監管、事后處理向事前指導、預警防范轉變。進一步完善市、縣、鄉三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管理常態化機制。
(三)落實監管措施,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堅持“查、治、管、扶、建”相結合的工作方針,把專項整治與全程監管、制度建設、誠信體系建設、企業和行業自律相結合,構建從源頭到消費全覆蓋的監管格局。圍繞與群眾密切相關的重點品種、重點區域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嚴格監管、嚴厲處罰、嚴肅問責,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四)廣泛宣傳動員,增強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建議整合各級各類宣傳資源,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加大食品安全常識宣傳力度,廣泛宣傳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廣大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云南省監察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