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業大學在實施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過程中,堅持把貫徹上級要求和聯系學校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逐步確立了以責任分解促進責任落實、以責任落實促進責任考核、以責任考核促進責任追究的工作思路,并從2010年起在校級領導、管理部門、教學單位三個層面全面推行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共性目標、個性任務”新型責任分解方式,不僅強化了學校內部的責任落實和責任考核,而且引起了兄弟高校的濃厚興趣和競相仿效。
學校的做法主要是:一是界定基本概念。學校在推行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共性目標、個性任務”新型責任分解方式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基本概念的界定和闡釋工作,以此作為消除理論誤區和實踐困惑的基礎工程。譬如結合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將共性目標界定為所有校級領導、管理部門、教學單位等同類責任主體在落實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中應當共同實現的基本目標,將個性任務闡釋為每個校級領導、管理部門、教學單位等同類責任主體在履行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職責中需要獨立完成的特殊任務。通過理性闡釋基本概念,為推行新型責任分解方式清除了理論迷霧和實踐障礙。
二是確立指導原則。學校在推行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共性目標、個性任務”新型責任分解方式的過程中,高度重視指導原則的凝練和確立工作,以此作為指導實踐和推進工作的行動指南。譬如圍繞機制建設和制度建設,凝練和確立上情與下情兼顧、共性與個性兼顧、勤政與廉政兼顧、重點與一般兼顧、需要與可能兼顧、定性與定量兼顧、靜態與動態兼顧的指導原則。通過潛心凝練指導原則,為推行新型責任分解方式確立了指導思想和工作準則。
三是實行科學分類。學校在推行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共性目標、個性任務”新型責任分解方式的過程中,高度重視責任主體的甄別和分類工作,以此作為推動責任落實和責任考核的關鍵環節。譬如根據行業特點和學校實際,將校內責任主體劃分為校級領導干部、管理服務部門、教學科研單位三個類別,并將每類責任主體的年度責任書分解為共性目標、個性任務兩個部分。通過科學劃分責任主體,為推行新型責任分解方式確定了責任主體和分類依據。
四是分解年度責任。學校在推行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共性目標、個性任務”新型責任分解方式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年度責任的取舍和分解工作,以此作為促進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譬如聯系領導分工和業務性質,將2014年校級領導干部的年度責任分解為10項目標任務(共性目標6項、個性任務4項),將管理服務部門的年度責任分解為10項目標任務(共性目標6項、個性任務4項),將教學科研單位的年度責任分解為12項目標任務(共性目標8項、個性任務4項),既避免了年度目標任務過寬過泛而無法完成的尷尬,又彌補了年度目標任務過窄過少而流于形式的缺憾。通過精心分解年度責任,為推行新型責任分解方式引入了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五是突出高校特色。學校在推行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共性目標、個性任務”新型責任分解方式的過程中,高度重視體現和突出高校特色,以此作為加強勤政建設和廉政建設的重要手段。譬如針對上級要求和高校職能,把政治紀律、組織紀律、財經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納入共性目標,把作風建設、教風建設、學風建設、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列為個性任務,力求做到目標明確、任務清晰、共性聚焦、個性鮮明、便于落實、易于考核。通過著力突出高校特色,為推行新型責任分解方式注入了時代精神和高校特征。
六是強化動態管理。學校在推行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共性目標、個性任務”新型責任分解方式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堅持和強化動態管理,以此作為改進作風和嚴明紀律的重要抓手。譬如適應形勢發展和情況變化,逐年根據上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委廳機關規定要求、學校改革發展、校內責任落實考核等新情況和新變化,對各類責任主體的共性目標和個性任務進行及時更新與動態調整,切實做到更新及時、調整有序、集中目標、突出重點、結合實際、契合主體。通過不斷強化動態管理,為推行新型責任分解方式營造了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
通過推行“共性目標、個性任務”新型責任分解方式,推進了責任分解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調動了責任落實的自覺性、積極性、能動性,增強了責任考核的連續性、漸進性、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