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臨滄市滄源自治縣紀檢監察機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及縣委的部署要求,穩步推進“三轉”任務,明確職責定位,突出主業主責,切實聚焦執紀監督和查辦案件工作。
轉職能,凝心聚力抓主業
緊緊圍繞“執紀、監督、問責”職責,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不斷落實,一是理清職能明主責。認真研究縣紀檢監察專項體制改革工作,開展了關于完善內部機構設置的專題調研;著眼于增強監督和辦案力量,于今年初新配備充實了紀檢室和信訪室辦案人員3名;按照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的要求,對所參與的65個各類議事協調機構進行排查清理,保留或繼續參與22個,取消或不再參與43個;在完善4個派出紀工委(監察分局)分口聯系部門工作的基礎上,抽派業務水平精、責任能力強的12名干部對12個鄉(鎮、場、工委)、75個縣級部門長期掛鉤監督;圍繞縣紀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上確定的工作目標,進一步制定切實可行的落實措施。通過厘清主責,有力地促進紀檢監察工作向主業聚焦、力量向辦案傾斜、精力向監督聚集,緩解了戰線長、頭緒多、任務重的問題。二是聚焦“四風”抓執紀。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狠剎整治公款吃喝、公款送禮、公車私用、大操大辦、“庸懶散拖”等問題,組織力量27批54人次,深入全縣各部門各單位辦公地點和181處餐館酒店、旅游景點、娛樂消費場所,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機關效能建設等情況開展明察暗訪,共發現問題9個,已督促整改事項9項,給予黨政紀處分及問責2人。三是突出主業抓辦案。把查辦案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縣紀委常委會議對案件查辦工作常研究常部署常推進,不斷夯實縣鄉紀檢部門辦案責任。建立立體縱橫的辦案網絡,在抓好自辦案件的同時,積極配合上級紀委辦案,指導鄉(鎮)辦案,充分發揮反腐敗領導小組協調作用,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完善案件線索移送協調機制,形成紀檢監察機關、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密切配合的辦案工作合力;加大審查違紀違法黨員干部力度,認真做好信訪舉報受理工作,積極暢通渠道,拓寬線索來源,對掌握的反映干部問題線索進行全面徹底清理。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縣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信訪舉報和檢舉控告件28件,初核26件,轉立案25件;立案查處30件,同比增加87.5%;結案24件,同比增加50%;給予黨政紀處分31人,同比增加93.8%,其中科級干部12人,一般干部14人,其他人員5人。嚴肅查辦了資源權力較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國土、住房保障、扶貧開發、衛生醫療等領域違紀違法案件。鄉(鎮)紀委、派出紀工委(監察分局)有自辦案件12件。
轉方式,強化監督重實效
把強化監督作為轉方式的重要內容,堅決脫身于“運動員”角色,致力于當好“指導員”和“裁判員”,更加注重“事先安排”、“事中檢查”和“事后問責”,促進監督執紀更加科學有效。一是落實責任,強化組織監督。年初組織召開縣紀委全會和政府廉政工作會議,縣委、政府與12個鄉(鎮、場、工委)、75個縣直部門簽訂2014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強化落實“兩個責任”,研究制定《滄源佤族自治縣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具體實施辦法》,從8個方面厘清黨委(黨組)、紀委、部門的職責任務,分好各自的“責任田”、“承包地”;研究制定《滄源佤族自治縣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的實施辦法》,根據上級指導意見,結合自選目標,逐項細化分解任務,為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司其責打好基礎。二是履行職能,強化管理監督。全面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組織8名黨政主要負責人向縣紀委全會進行述廉,現場回答縣紀委委員的提問質詢,接受各界代表的民主評議,評定結果納入領導干部個人廉政檔案管理,作為考核使用和評優的重要依據;扎實開展領導干部廉政提醒談話活動,縣紀委書記分批次深入7個鄉(鎮、場、工委)對領導班子成員及站所負責人共171人次進行廉政提醒談話,與61個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個別廉政提醒談話,對13名部門負責人誡勉談話,對2名新任科級領導干部進行任前談話;持續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全過程的監督,嚴格擬提拔干部的廉政考察程序;落實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實行一人一檔動態管理,全縣508名科級以上實職領導干部作出不出入私人會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會所會員卡的公開承諾,累計156名黨員干部對操辦婚喪喜慶事宜進行事前事后申報;強化檢查,督促各部門及時更新完善黨務公開內容,接受監督。三是加強檢查,強化效能監督。圍繞推動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有效落實,對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設佤源福苑小區標段、縣城第三期廉租住房270套分配入住、2011-2013年度扶貧開發、2012年度愛心水窖建設、耿滄二級路(勐省至壩尾段)沿線毛竹種植等5個重大建設項目和民心工程實施情況開展了專項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督促進行整改,對違紀違規行為進一步處理,給予黨政紀處理13人,問責和全縣通報批評3人。四是暢通機制,強化權力監督。完善信訪舉報和“五級聯動”工作機制,暢通群眾訴求渠道,極大方便了群眾反映問題和投訴舉報,全縣105個群眾訴求中心(站)共受理群眾訴求3286件,已辦結3283件,辦結率達99.91%,群眾滿意率達99.88%;晾曬職權清單,落實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全縣83個廉政風險防控單位通過“找、防、控”,梳理權力數1667個,查找廉政風險點5046個,制定防控措施7311條、工作制度709個;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監管;加強對項目資金監管工作的指導,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單位內部資金管理的制度》、《滄源佤族自治縣民生資金電子監管工作實施細則》、《滄源佤族自治縣政府性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政府采購、國有資產(資源)處置市場不良記錄黑名單制度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
轉作風 正身律己做表率
結合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嚴格教育、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入手,不斷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自身建設,著力建設一支敢于監督、善于監督、自覺接受監督的隊伍。一是抓教育,提高思想認識。縣紀委書記堅持每月上一次黨課,加強黨性黨紀黨風教育,對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工作紀律、辦案紀律、保密紀律、廉政紀律、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等六個方面常提醒、常要求,促使紀檢干部牢固樹立正人先正己、執紀先守紀的意識,增強監督執紀的底氣。二是重學習,提升業務能力。圍繞抓好黨的政治理論、主業業務學習,堅持按月開展委局機關學習活動,全體紀檢監察黨員干部從中深受教育和啟發,黨性修養和業務能力得到提高,每人撰寫學習筆記3萬余字、心得體會2篇,委局班子成員提交理論調研成果5篇;出刊《佤山紀檢》反腐倡廉宣傳信息17期80余篇。三是作表率,切實改進作風。改進工作方式,推行縣紀委常委和派出紀工委(監察分局)負責人掛鉤聯系七項工作制度,每月至少兩次深入基層部門指導開展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落實八項規定工作、縣委政府安排部署的重點工作、民生資金項目實施工作、民生資金電子監管工作、“五級聯動”工作、查辦案件工作;成立由兩名委局班子成員帶隊的調研組,圍繞破解紀檢監察工作重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累計到基層50人次,征求干部群眾各類意見建議162條;縣紀委常委班子及黨員科級干部圍繞“四風”表現,深查細找問題,有針對性的制定了整改措施,并抓好整改落實;進一步壓縮會議次數,大力精簡一般性發文數量,委局機關干部下鄉一律輕車簡從,一律在各鄉(鎮)食堂、接待室就餐住宿,并按規定標準交納食宿費。四是建制度,加強內部管理。對《縣紀委常委會議事規則》、《委局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等9項制度進行全面清理、修訂完善;新制定出臺了《干部職工外出報備制度》、《工作人員考勤及請銷假制度》等制度,委局領導帶隊定期不定期對紀檢干部出勤及履職情況進行抽查,對違反紀律者嚴懲不貸,對工作不落實者批評教育,切實管好自己的人;加強對紀檢信訪舉報處置、案件檢查、定性量紀、執紀糾風等工作的監督管理,確保做到責任清、情況明、數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