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洱源縣紀委監察局深入落實“三轉”要求,厘清職能、突出主業、強化監督、提升能力,推動執紀監督問責全面開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厘清職能職責。以議事協調機構清理調整為切入點,厘清工作職責,把不該管的工作還給主責部門,從“擋箭牌”和“滅火隊”的角色中脫離出來,突出執紀監督問責主業。經縣委同意,縣紀委監察局從原先參與的143個議事協調機構中取消或不再參與128個,保留或繼續參與15個。清理調整以來,縣紀委監察局不參加職責范圍以外的招投標、竣工驗收、資格審查等事項8個,由同期的21個減少到為13個,降幅達38.1%。創新工作運行機制,在保持內設機構、崗位設置、職責分工不變的前提下,組建若干工作小組,突出落實“兩個責任”、干部作風紀律專項整治、查辦案件等6項工作重點,統籌推進反腐倡廉各項工作落實。
突出辦案重點。以辦案工作為中心,在人力、設備、經費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確保資源配置向辦案一線傾斜。認真貫徹省、州紀委關于辦案場所建設要求,投資140萬元高起點推進縣紀委談話點規范化建設,確保安全辦案要求落到實處。整合各室、各紀工委12名干部參與執紀辦案,使辦案人員從原有6名增加為20名,占機關總人數的66.7%;組建若干辦案小組,注重從信訪舉報、監督檢查、專項監察、糾風執法等工作中發現問題線索,加強對問題線索深挖細查,快查快結,提高成案率,實現了案件數量、質量雙提升,特別是查處的鄉科級干部創歷年之最。截止目前,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77件,同比增57.14%;初核30件,同比增25%;轉立案17件,同比增142.9%;辦結59件,同比增47.5%。共對20件28人的違紀違法問題進行立案,涉及科級干部12件13人,給予黨政紀處分16人,移送司法機關6件7 人,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53萬余元。
強化正風肅紀。以發現問題為重點,定期不定期深入到重點部門辦公場所以及賓館、娛樂場所、山莊、飯店開展紀律作風檢查,共開展明察暗訪4輪,對違規使用公車的鄉科級干部2人和一般干部1人給予問責,實名通報違反上下班紀律行為的52名干部職工。強化推進監督檢查,由縣紀委書記和縣委辦公室主任帶隊,分片對全縣重大建設項目和重點工作推進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3輪,對17個未開工項目的12名科級責任領導進行約談;對洱海保護工作組織實施不力、監管不到位的3名科級干部實施問責、4名科級干部進行約談;責成主管部門對工作拖沓、早退離崗的4名干部進行問責。
提升履職能力。按照“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加強內部管理和監督,健全完善制度,從教育培訓、主題活動、實戰鍛煉中提升紀檢監察干部能力素質。選派10人次參加中央和省州舉辦的學習培訓,選派1名干部參加省紀委案件查辦鍛煉,抽調9名干部參與教育實踐活動督導工作。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四風”問題專項整治,著力解決機關黨員干部作風方面存在的頑癥痼疾。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廢改立”制度規定18項,逐步形成紀律作風建設常態化運行機制。鼓勵紀檢監察干部在辦案實戰中錘煉意志、掌握方法、積累經驗,培養嚴、細、深、實的工作作風,做到情況明、數字準、責任清、作風正、工作實。(李仁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