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易門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圍繞“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職能定位,積極履行好黨風廉政建設紀委監督責任,把工作重心集中到抓紀律、抓作風、抓辦案上,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抓實宣傳教育。在全縣黨員干部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反腐倡廉教育,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上廉政黨課、舉辦預防職務犯罪專題講座、通報典型案例,10000余人接受了教育,利用易門電視臺、易門廉政網、《廉政手機報》、易門圖書館等媒體和平臺傳遞反腐倡廉正能量。以“崇尚廉潔,鄙棄貪腐”為價值取向的廉政文化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第一批、第二批省市級廉政文化示范點、一村一品廉政村建設創建成果和示范效應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依托《清風易門》刊物,紀檢監察學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易門圖書館廉政書架、村(社區)廉政書屋藏書借閱量不斷上升,“尊廉、崇廉、愛廉”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濃厚。
強化監督問責。以縣委、政府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督查問效就跟進到哪里為切入點,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對作風建設、重點工作、重大項目建設、階段性工作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立項整改問題開展全方位、寬領域的督查檢查,以良好的作風、堅強的紀律保障工作的落實。積極開展各類督查,對工作推進滯后的領導和違反工作紀律的黨員干部實施問責,對作風不實、違反紀律等行為的單位及干部職工進行通報批評,對工作紀律松弛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警示約談,對完成重點工作目標任務進度滯后的縣屬部門主要領導進行工作約談,紀律約束的警戒作用有效發揮。
規范權力運行。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對近10年來的制度進行集中清理,廢改立226項制度,縣管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意見等92項制度被廢止,修改完善了干部考察、會議管理等82項制度,新建“三公”經費管理、領導干部重點工作績效評價等52項制度,進一步筑牢制度的籠子。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談話制度、責任制落實情況雙報告、領導干部述廉、婚喪嫁娶、外出備案、民主生活會、勤政廉政巡查、作風監督檢查、權力公開透明運行、“三公”經費管理等各項監督制度。去年以來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約談52人次,勤政廉政談話412人次,任前廉政談話4次84人,誡勉談話21人次。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為主要內容的作風監督檢查常態化開展,“四風”問題得到有效整治。主要領導“四不直接分管”、“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得到貫徹執行,權力運行制約監督體系進一步健全。
深化專項治理。強化民生資金監管,105筆14430萬元各類資金錄入監管平臺,實現了對政策法規、辦理流程、資金撥付、轉撥和發放的網上全程公開、全程監管。開展節假日期間遵守廉潔自律情況專項整治,堅決剎住五一、端午送禮、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費等不正之風。在各預算單位深入開展“小金庫”治理,真正從源頭上斬斷不良作風的“資金鏈”。
拓展源頭防腐。著力打造投資項目高效審批新模式,成立全市首家縣級投資項目審批服務中心,實行集中并聯審批,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代辦、幫辦項目審批、報批手續,共提供咨詢服務529項次,初審項目10個,代辦各類審批事項22項,辦結22項,累計節約時間156天。積極探索限額以下建設工程管理新模式,對100萬元限額以下建設工程以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預選承包商供建設單位選取,共完成10項工程的承包商選取,累計節約時間250天,節約資金22萬元。通過創新機制體制,改革管理模式,流程更優化,監管更到位,操作更透明,干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工程建設領域的違規違紀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權力尋租空間大大縮小。
深入落實“三轉”。深入落實“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要求,對縣紀委監察局牽頭或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進行清理壓縮,繼續參與或保留17個,堅決把不該管的工作交還給主責部門,把該管的工作管好管到位。
從嚴查辦案件。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從嚴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以強大震懾力不斷擠壓腐敗分子生存空間。去年以來立案12件,給予13人黨紀政紀處分,為國家和集體挽回經濟損失90余萬元。把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同加大辦案工作力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同考慮、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堅決守住不發生安全事故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