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縣從解決廣大干部群眾反映最強烈和最關心的問題入手, 采取七項措施,強化“七種意識”,強抓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引導廣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轉變作風、干事創業上。
規范工作程序,強化責任意識。重點是抓好六個規范:規范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崗位責任制、考勤制、服務承諾、民主決策、辦事公開等方面的規章制度,解決制度不健全、無章可循的問題;規范內部監督,強化對工作作風、辦事效率、服務意識、工作質量的監督,解決監督不到位、效果不明顯的問題;規范工作過程,解決程序繁瑣、效率不高的問題;規范工作行為,解決工作飄浮、不負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規范辦公秩序,解決辦公秩序不正規的問題;規范協調機制,解決權力過分集中、推諉扯皮、辦事拖拉的問題。
嚴明工作紀律,強化服務意識。重點是解決六個問題:解決一些部門單位存在的上班遲到早退、辦私事、擅離職守、脫崗缺位、聊天玩游戲等違反工作紀律的問題;解決“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等“衙門”作風的問題;解決敷衍塞責、失時誤事、耍特權、吃拿卡要等不良行為的問題;解決部分領導干部缺乏干事創業勁頭不足,遇事被動應付的問題;解決對上級黨委、政府重大決策、決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通、執行不力的問題;解決接待應酬過多過濫等問題。
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制度意識。修訂和完善了《劍川機關單位和部門一把手“四不直接分管”工作實施辦法》、《劍川縣國家公職人員客事辦理規定》、《劍川縣領導干部隨機調研制度》、《劍川縣機關作風建設明察暗訪常態化工作制度》、《劍川縣治理鄉鎮干部“走讀”的暫行規定》等一系列作風建設制約機制,推動全縣作風建設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去年以來,有399名黨員領導干部簽訂了“不出入私人會所”承諾書,干部外出、客事辦理報備49人次。
實行跟蹤督查,強化紀律意識。成立由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縣監察局、縣公安局、縣人社局相關人員組成的明察暗訪組,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實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暢通電話、網絡、信函舉報、投訴渠道,充分發揮群眾、輿論監督的作用,形成“立體監督”格局。去年以來先后開展了15次督查,明查暗訪了全縣各級各部門、村社及24個餐飲娛樂場所103人次,對5個鄉鎮的節假日值班情況、夜間干部坐班帶班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
干部一線鍛煉,強化群眾意識。實施“十百千”干部選派行動:每年安排10名以上縣級干部直接掛鉤幫扶“雙推進”示范點,下派100名以上年輕干部駐村幫扶“雙推進”村,安排1000名以上干部職工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實行領導蹲點聯戶、部門掛鉤聯戶、干部結對聯戶、建卡經常聯戶“四聯戶”制度,明確縣處級領導干部每年深入聯系點不少于2次、住村3-10天,鄉科級領導干部每年深入聯系點不少于3次、住村5-15天,各級領導干部每人結對聯系基層群眾不少于3戶。
注重預防教育,強化廉潔意識。制定《劍川縣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的實施意見》,緊抓教育基礎環節,筑牢思想道德防線,以廉政文化建設為載體,創新教育方式,通過“廉語清風”短信平臺每周向黨員干部發送3次廉政提醒短信,將“廉政書屋”作為宣傳教育主陣地,向全縣廣大干部群眾開放,將廉政文化建設與“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相結合,廣泛開展警示教育活動。
突出效能建設,強化效率意識。依托基層黨組織綜合服務平臺,把服務的觸角向下延伸,將政府公共服務延伸到村(社區),完成了103個為民服務站點建設,搭建了縣、鄉、村、組“四級”為民服務體系,可以為村組干部、黨員、群眾提供黨務政務、信息咨詢等服務,還可以辦理民政、社保、計生、殘聯、黨務等五大塊14項便民業務,群眾不出村即可辦理業務、獲取資訊,實現“零距離”服務。(施春花 李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