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隆陽區緊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以民情為定位,以民利為抓手,以民意為動力,通過開辦《民聲回應》新聞欄目,建立微信工作群,推廣“21315”工作法,切實轉變作風,找準問題,把好脈,開治愈良方,以“真心”贏得“民心”,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做到了干事“真”、作風“實”、責任“擔”,執行“強”。
小欄目發揮大作用 《民聲回應》零距離解決群眾訴求
“我的摩托車牌照在2010年丟失后已辦理了補辦手續,現在都2014年了,我還沒拿到牌照,也不能順利進行年檢,現在想通過《民聲回應》欄目反映一下,希望能夠盡快拿到牌照。”這是隆陽區《民生回應》電視欄目后接到的群眾訴求。根據群眾反映的問題,隆陽區立刻將來電人反映的問題交辦給了交警大隊,紀委監察局在事后對交警大隊的辦理情況進行了及時監督,使群眾反映的問題得以在第一時間內落實。
《民聲回應》以民情熱線來電為主要方式,對群眾關心、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提出的意見建議,用電視新聞形式及時做出回應,以欄目為平臺,讓群眾在欄目中看到干部做事的身影,可以質疑、監督、互動,零距離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
欄目開播以來,鏡頭始終聚焦群眾最關注的熱點難點話題,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程度高、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把百姓訴求作為第一信號,從具體事抓起、從身邊事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事改起,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針對《民聲回應》欄目中群眾對拆遷要求說法不一,區紀委監察局通過及時調查跟進,總結梳理出存在共性問題6個,提出意見建議3條,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了第一手參考資料,并對15名在專項整治工作中推諉扯皮、貫徹執行上級政策不力的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進行了問責,確保專項整治工作穩步推進。
“通過《民聲回應》欄目,解決了困擾我多年的問題,這樣的欄目是咱老百姓的欄目。”提及《民聲回應》欄目,市民張先生嘖嘖稱贊。目前,《民聲回應》欄目共播出58期,已幫助解決群眾訴求23起,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譽。
小手機釋放大能量 微信群變身“大擂臺”
2015年來,隆陽區根據工作需要,創新工作方法,加強作風轉變,把手機作為掌上移動電腦,充分利用微信快捷、便利的條件,先后建立了“區委常委群”、“區級領導群”、“三農工作群”、“違建整治群”、“城市管理群”、“信訪工作群”、“隆陽經濟群”7個微信工作群。根據工作分工不同,凡涉及到群工作的區級領導、有關職能部門及鄉鎮(街道)的主要領導都加入到有關微信工作群中,所有群成員均實行實名制,共283人次。
“在微信工作群中,從領導發現問題、發布指示,到涉及責任人收到指示、開展工作,在短短5分鐘內便可以完成,工作效率高,落實力度強。”隆陽區紀委常委、紀委書記楊明然介紹。在微信工作群內,領導可以對有關工作交辦任務、落實指示、了解進展情況等,各有關部門及責任領導在看到群里發布的指示和被指出的存在問題后,則積極回應,最后將落實情況和處理結果以圖片或者文字的形式反饋在群里,領導看見反饋后,將做出點評。同時,每個微信工作群還明確了1名群主,負責對微信工作群進行監督管理和溝通協調。
3月17日,某鄉鎮在區委、區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環境衛生整治中,被相關領導發現存在著一些問題,于是該鄉鎮在群中公開承諾,5天時間一定將問題解決好,區紀委監察局領導在群里看到這條微信后,便立刻確定了督查方向和督查時間,在第6天,直接前往該鄉進行督查,看工作是否如承諾般得到切實解決,若沒有解決,就按照要求啟動問責機制,確保區委、區政府各項決策落到實處。2015年以來,全區已問責領導干部44名,其中科級27名,一般干部17名。
小方法解決大問題 “21315”限時辦結“不打折”
3月,制定出臺了《隆陽區推行21315工作法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推進工作落實的實施辦法》,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破解了一批“科所惡”、“中梗阻”結癥。“21315”工作法要求工作事項在2天內了解情況,明確責任主體;1周內深入調研,拿出可行方案;3天內和利益相關方對接,達成一致,完善工作方案;1月內按方案執行,全面落實工作;涉及面廣、難以推動的工作,各分管領導、主要領導要在聽取匯報后5天內及時幫助研究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明確要求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嚴格按照“21315”工作要求,強化監督檢查,對不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未按時限開展工作的責任人、責任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對工作推諉扯皮、久拖不決的給予停職檢查;對將問題束之高閣、不回應、不作為的給予免職處理。
“通過‘21315’工作法,我們在2天內,成立了工作組,研究制定了初步方案,一周內工作組便深入鐵廠坡并長期駐守至今,對移民反映的土地上石頭多、部分土地需回填,寨子周邊土地需整理等12個合理問題,認真研究解決問題的舉措,明確解決時限,有力地推動了土地配置工作的開展。目前,人均0.5畝的水田已配置結束,不足土地473.31畝已流轉完成,等待分配。”隆陽區移民局主要負責人介紹。隆陽區鐵廠坡安置點土地配置問題是監督效果成效較為明顯的其中一件,該安置點屬小灣水電站4個外遷安置點之一,由于先行流轉土地整理后出現田多地少情況,達不到移民田抵地的分配要求,加之村民小組換屆選舉工作等原因,影響了土地配置。去年12月5日,全區召開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會議,責成移民局在規定時限內限時辦結。期間,區紀委監察局對該糾紛處理中各責任部門是否作為開展督查3次。
有責任人、有時間表、有督查,通過推行“21315”工作法,做到既抓大又不放小,把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具體化、規范化,為轉變作風劃出“紅線”、標出“雷區”、架起“高壓線”,規范了權力運行,確保了政令暢通,督促了作風轉變,為全區的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