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山市下發了2015年度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內容。與往年的考核內容相比,今年的考核內容在總體思路調整、具體內容設置上都作了新嘗試,呈現四個新的特點。
聚焦“牛鼻子”。聚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出題”,共有集體責任、主要負責人責任、班子其他成員責任和經驗總結四個考核項目。其中,集體責任有8方面內容,占65分;主要負責人責任有4方面內容,占20分,班子其他成員責任有3方面內容,占10分,經驗總結一項占5分。將考核聚焦“牛鼻子”,旨在探索落實“主體責任是政治責任,沒有權重問題”的要求,督促黨委(黨組)真正當好黨風廉政建設“主人”、不做旁觀者。
突出“可操作”。扣分因素盡量避免“不到位”、“不規范”、“不全面”等相對空泛的表述,而是突出“點”字來設置。例如,對上年度責任制考核反饋意見落實情況的檢查,扣分因素為“上年度責任制檢查考核問題在本年度重復發生”。讓每一項考核內容都對應一個既必須檢查又能夠檢查的“點”,不讓一項考核內容因為沒有抓手而成了“送分題”。
重視“平常功”。在68個扣分因素中,需要在考核中查看工作資料、實地了解、談話了解的,有37個,占54.4%。其余31個,由市紀委監察局有關業務部門、市直有關單位根據日常業務情況提供。讓年底考核與日常工作情況充分結合,在考驗被考核單位“平常功”,讓年底突擊應付者“過關不易”的同時,也考驗相關職能部門的“平常功”,讓履職不認真、情況不準確者“難以通關”。
不忘“瘦瘦身”。將縣區(園區)與市直單位考核內容合二為一,不再分別設置。同時,扣分因素有所縮減,同比減少19.04%。相比往年印發20多頁的責任制檢查考核內容通知,今年的12頁顯得“單薄”,但“瘦身”不是減力度,而是減掉拉不出差距的“送分題”,讓每一個扣分因素都精準發力。(楊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