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紀檢監察機關強化問題導向,注重解決實際問題。以“問題清單”將千頭萬緒的工作匯合到一條“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線上,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存在問題的解決作為最直接的工作目標,用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查找問題不遮羞。每年底,保山市紀委監察局總會有一份征集問題的清單在各部門、各派出紀工委監察分局間依次傳遞。這些問題既有歷年來保山通過開展“三查三看”、“四比四促” 、“四群”教育等活動中查找出的干部作風存在的問題,也有某些部門發生系統性、塌方式腐敗的問題。在2015年的“問題清單”里,還有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云南時提出的煙草、普洱茶、玉石、能礦領域的違紀違法問題,省委開展“六個嚴禁”專項整治列舉出的問題和與“六個嚴禁”一起開展的保山特色整治的問題。“問題清單”的出爐,讓問題變得實在、具體,將問題擺到了桌面上,讓工作有了準確的目標,為問題的解決走好了第一步。
勇于擔當不推責。在解決問題的任務分工中,紀檢監察機關既突出其他職能部門的作用,不越位,也積極將自己擺“上陣”,不缺位。今年3月24日出臺的《保山市201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分工方案》的45項具體工作中,市紀委監察局牽頭17項。3月26日,市紀委監察局就對牽頭工作進行了研究和分工。同時,市紀委監察局還負責督促、指導、收集相關問題的解決、落實情況,詳細掌握“問題清單”動向,發揮了協助員、主力軍、示范者、督促人等多種作用。
解決問題無止境。近年來,保山市通過完善制度、創新舉措解決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一些遺留問題,堵塞了權力運行中的一些漏洞,實現從源頭防腐敗和轉作風。在專題教育專項整治中,通過多次調研和征求意見建議,梳理出全市黨員干部“為官不為”、“玩風過濃”、“服務意識不強”3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并在全省統一開展的“六個嚴禁”專項整治基礎上,將3個問題納入整治內容,形成保山“6+3”專項整治模式,求深、求實解決問題。在國有土地流轉工作中,面對腐敗案件易發多發,國家損失巨大的問題,保山市通過多次調研和論證,出臺了《保山市土地儲備管理辦法》、《保山市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辦法》、《保山市土地儲備資金管理辦法》三個制度,準確而系統的堵住了國有土地流轉工作漏洞。在隆陽區,針對在群眾私挖濫采瑪瑙石整治和森林防火工作中鄉鎮領導干部反應不及時、措施不得力、監管不到位的情況,形成“問責新常態”,對為官不為不再“一說而過”,對小事小情不再“一笑而過”,對主要領導不再“忽略放過”,2015年以來,已問責領導干部36名。2013年底,施甸縣姚關鎮山邑村村“三委”把近千畝荒置田地及豐富水資源盤活起來,農戶以1006畝土地流轉參股,村干部5人貸款50萬元參股,用“黨總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搭建運營平臺,種植蓮藕、養殖龍蝦、魚等農產品,為發展集體經濟闖出了一條新路子。為確保這條新路子走穩、走好、走遠,村務監督委員會充分發揮了監督職能:重點加強建設項目、財務、民生資金監督。通過科學經營,2014年實現總收入117萬元,按照三次利潤分成,群眾獲得保底分紅80.48萬元,集體獲得分紅14.3萬元,村集體一年就脫掉了“空殼村”的帽子,從而造就了可推廣復制的“山邑模式”。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只有堅持問題導向,才能善于發現問題,才能科學分析問題,也才能緊緊抓住問題直至真正解決問題。保山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把解決問題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讓監督執紀的難點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得到突破,讓監督沖著紀律去,讓紀律更細化、更具體,讓“不守紀”的人付出沉重代價,讓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群眾利益得到更堅實的保障。
(楊景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