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張杰帶領州紀委部分班子成員到羊皮寨調研
州紀委監察局干部到結對幫扶貧困戶家中了解生產生活情況
“仲秋的早晨,伴著綿綿的秋雨,順著彎曲泥濘的小路,文山州紀委監察局6名干部正抬著雨傘,一步一滑地分別前往位于麻栗坡縣八布鄉羊皮寨村運河山村小組的各個結對掛鉤扶貧對象家中……”而這樣的情景,在之前的10年里,同樣是文山州紀委監察局的干部職工的身影在麻栗坡縣八布鄉哪燈村的各個村民小組也經常出現。
10年,按照省委和州委的安排部署,文山州紀委監察局接到掛鉤扶貧麻栗坡縣八布鄉哪燈村的艱巨任務,該村在上世紀70—90年代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區、少數民族和邊疆貧困村寨,條件差、基礎薄弱,是一塊扶貧攻堅的“硬骨頭”。接到任務后,州紀委監察局班子高度重視,歷任州紀委書記都深入哪燈村各村小組、各貧困戶家中了解群眾致貧原因,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每年抽調精兵強將駐村幫扶,并開展紀檢監察干部一對一幫扶活動。通過10年的幫扶發展,使哪燈村由原來的扶貧攻堅“硬骨頭”村,變成被其他村為之羨慕的條件優越村。10年來,文山州紀委監察局共為哪燈村群眾辦實事400余件,協調項目資金累計達2300多萬元,幫助全村17個村小組實現全部通路,解決人畜飲水和用電問題;幫助該村村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咖啡基地由2004年的1000畝發展到2013年的6500畝,冬農開發面積由2004畝1000畝發展到2013年的1800畝,同時,新發展了香蕉、花椒、木薯等產業近3600畝,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從2004年的208萬元上升到2013年的1071.3萬元,增長了5.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4年的1325元增加到2013年的3640元,人均有糧由2004年的310公斤增加到2013年的377公斤;糧食總產量127.1萬公斤,比2004年的76萬公斤增長1.7倍。
“每個村子都通了電沒有?網絡是否接通?15個村民小組中,還有多少個村小組需要解決路的問題?公路修好后,主要能解決哪些問題?如何讓老百姓的‘包包’鼓起來?……”今年9月初,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張杰帶著州紀委部分班子成員來到羊皮寨村了解該村基本情況,與村兩委班子、村民小組長,就種植、養殖等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親切交談,共謀對策,為羊皮寨的脫貧致富把脈問診。同時,深入部分村小組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
今年以來,按照省委和州委建立扶貧攻堅“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長效機制,扎實開展“轉作風走基層遍訪貧困村貧困戶”工作的安排,全州吹響了“精準扶貧”的號角,文山州紀委監察局在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之后,主動要求調換掛鉤扶貧點,選擇了麻栗坡縣八布鄉目前條件最差、貧困面最大的羊皮寨村委會作為“精準扶貧”的幫扶掛鉤點,再次轉戰扶貧攻堅“硬骨頭”。
“今后,在州紀委的幫助下,我們村一定會逐漸好起來。”得知州紀委監察局掛鉤羊皮寨村,支書陸代特信心滿滿地說。
此次,文山州紀委監察局“掛包幫”掛羊皮寨村委會,領導班子成員包該村14個村民小組,機關67名領導干部分別結對幫扶全村較為貧困的163戶,派出1名處級干部和2名科級干部駐村開展工作。目前,駐村工作隊已到位開展工作,掛鉤結對幫扶干部陸續進村入戶了解群眾生產生活狀況,建檔立卡,建立聯系方式,為下一步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帶領群眾致富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