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來,昌寧縣紀委監察局圍繞紀檢監察系統的新要求、新使命,堅持“對內不遮丑、不護短,對外不畏懼、不手軟”的原則,做到“四個結合”,加大監督執紀力度,把紀律挺在前面,讓監督與被監督成為一種新常態。
堅持敢于監督和善于監督相結合。自十八大后、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后,昌寧縣紀委監察局在監督、執紀、問責過程中,底氣更足、辦法更多,把管事與管人、抓經濟建設與抓黨風廉政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協助縣委抓好職責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在具體監督工作中,注重把日常性監督與階段性檢查抽查相結合,從過程監督和結果監督兩個方面下功夫,突破重點難點,監督“一把手”權力行使的約束。敢于對縣委政府的職能部門、人大、政協等權力運行機構以及縣內生態環境保護、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生產、征地拆遷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監管。同時,還善于將黨內監督同國家專門機關監督、社會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種監督的整體效能,對全縣范圍內開展好嚴禁領導干部收送“紅包”、“六個嚴禁”及作風建設專項整治和落實好煙草、茶葉、玉石、能礦等重點領域的“五個一批”集中整治措施等,實現了全方位、全過程、全社會的立體監督。
堅持集體談話和個別談話相結合。對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工作紀律和工作作風、生活作風等一些普遍的、共性的現象和問題定期組織領導干部開展集體談話。對工作作風、道德品質、廉政勤政等方面出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領導干部,適時開展個別約談和提醒談話,及時拉袖子、踩剎車,同時在關鍵時間節點、重要時段,加大談話提醒力度,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防止將小錯釀成大錯。
堅持監督檢查和督促整改相結合。監督檢查實行常規督查與專項督查相結合,采取由疏到密、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督查方式,以問題為導向,對重點領域、重點崗位、重點事項、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監督檢查,延伸監督觸角,織密監督網,不斷深化監督檢查工作,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以自身整改和紀檢部門督促相結合,圍繞整改問題、整改時限、整改實效,要求各級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和相關個人制定整改措施,抓好問題整改落實,推動工作。
堅持監督別人和自覺接受監督相結合。按照“對內不遮丑、不護短”的原則,摒棄以往“家丑不可外揚”的迂腐觀念,在監督別人的同時,嚴格監督自己人,從每周一例會學習上監督干部職工在會上講小話、玩手機、做其他工作和上下班遲到早退等一些細節性的小事抓起,發揮內部監督機構職能,加強干部隊伍廉政勤政教育,增強干部廉潔自律觀念,強化宗旨意識,破除特權思想。對極個別不作為、有損紀檢部門形象的干部堅決調離紀檢監察系統。同時,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增進群眾對紀檢監察工作的了解,激發群眾參與監督紀檢監察干部的積極性,進一步塑造出清廉的內部環境。(楊雪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