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至27日,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張碩輔到普洱市調研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情況及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并召開部分州(市)和縣(區)紀委書記座談會。會后,普洱市市、縣紀檢監察機關及時組織紀檢監察干部傳達張碩輔書記在座談會上講話精神,并就貫徹落實座談會精神,進一步整治基層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等損害群眾利益問題進行了討論部署。
在學習貫徹討論中大家提出,基層干部不作為亂作為具體表現在:一是“活”用政策,與民爭利。在執行政策時,有的基層干部想方設法“活”用政策,保障部門利益、小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損害群眾利益。有的基層干部直接或變相騙取涉農補助款;有的部門和單位截留、挪用專項資金,設立賬外賬,用于發放獎金補貼;有的把專項資金轉移到下屬部門,留作他用。二是生冷硬橫,敷衍塞責。有的基層干部做決策、干工作喜歡個人說了算,不愿聽也聽不進群眾意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作風在一些窗口單位還存在。三是貪圖名利,借權營生。有的基層干部急功近利,統計數據摻假。有的基層干部追求物質享受,憑感情、靠關系辦事,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四是鋪張浪費,隨意揮霍。一些地方農村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仍然比較薄弱,村務公開流于形式。村干部公款吃喝、隨意開支、白條支出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在學習貫徹討論中大家分析,基層干部不作為亂作為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之所以長期存在,一是積習已久,見怪不怪。一些基層干部認為,吃點喝點,不裝腰包,就沒有大問題,對基層“四風”問題習以為常。二是監管薄弱,容易反彈。有的主管監管部門對基層站所監管不到位,對“四風”問題抓得不夠緊,糾正不夠及時有力,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四風”的滋長。一些基層單位對干部的要求和標準不高,有利之事爭著干,棘手問題推諉扯皮,致使上級一些好政策在執行中遞減打折,造成政策在基層“落實難”。三是法不責眾,查處較難。“四風”問題在一些基層單位較為普遍,有的部門、行業和基層單位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對“四風”問題的監督查處失之于軟、失之于寬。
在學習貫徹討論中大家建議,整治基層干部不作為亂作為,解決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一要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堅持把監督檢查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問題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緊盯關鍵節點、重要時段,瞄準突出問題和重點場所,持續加大監督檢查、辦案執紀力度,通報曝光典型問題,堅決防止問題反彈。二要構筑嚴密的制度監督籠子。要督促各主管監管部門切實履行好“一崗雙責”,注重將實踐中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轉換為可操作的具體制度,使之成為約束干部行為的“金科玉律”。增加制度剛性約,既督促領導干部和領導機關帶頭執行,形成上行下效的“場效應”;又嚴格執紀,嚴肅查處基層干部違反制度的行為,讓違紀違規人員為其行為“埋單”,防止制度成為“稻草人”。三要加強對基層干部的監督。認真落實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注重抓早抓小抓苗頭,有針對性地進行談話函詢、警示誡勉、責令糾錯,做到問題早防范、早糾正。推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向基層延伸,深化基層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村(居)務公開等,推進“三公”經費、重大建設項目和社會公益事業經費使用信息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等監督主體的作用,深入開展公開廉政承諾、勤廉雙述、村民詢問質詢和民主評議等活動,圍繞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來掃除“四風”,讓群眾充分參與監督。四要瞄準問題開展專項行動。對群眾集中反映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查問題、抓典型、嚴處理,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集中治理行政執法和服務中存在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吃拿卡要”、亂收費等問題,以剎風整紀的實際效果取信于民。五要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嚴肅查辦基層黨員干部在土地征收流轉,“三資”管理,惠農補貼、扶貧救濟、低保醫保、舊村改造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以及執法、監管、公共服務等窗口行業和領域違規收費和收紅包、購物卡等突出問題。加大通報曝光力度,以案警示。(何衛、伍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