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龍陵縣政府采購中心原負責人趙永群,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受到開除黨籍處分。這是繼2008年12月,龍陵縣紀委監察局對龍陵縣政府采購中心原主任李維英受賄案進行了查處后的政府采購方面的又一起案件。針對政府采購領域存在的問題,該縣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探索政府采購監管新路子,全面推行政府采購 “1234”工作法,通過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嚴格追責,切實加強對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
制定“一個管理辦法”。針對制度不完善和職責不明確的問題,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龍陵實際制定了《龍陵縣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辦法》和《龍陵縣關于進一步明確政府采購項目進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后各方當事人工作職責的通知》。《監督管理辦法》從監督的主要內容、評審現場的監督、信息公開的管理、政府采購活動審批事項的管理、責任追究五個方面強化了政府采購行為的監管,有效解決了監管有漏洞的問題。《明確職責的通知》對行政主管部門、采購人、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財政部門、監察部門、采購中介代理機構、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的職責進行了明確,進一步解決了職責不明確的情況。
健全“兩項工作制度”。一是健全政府采購預算制度。將政府采購預算作為部門預算的重要內容,由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對各單位采購預算情況進行分類匯總,對同類項目進行打捆招投標,以取得規模效益,提高采購效率。對已納入政府采購預算的項目,其資金財政不再撥付部門,采購結束后由財政直接支付給供應商。二是健全采購人員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政府采購從業人員執業資格制度,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和評審專家等從業人員實行持證上崗和執業考核,推動政府采購從業人員職業化進程。建立集中采購機構內部崗位標準和考核辦法,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機制,不斷提高集中采購機構專業化操作水平。
強化“三種監督方式”。一是強化評審現場管理監督。堅持依法有據、責任明確、有錯必糾、應對及時的原則,普通分散采購,實行雙人現場監督制度。公開招標評審,邀請公證機構公證人員全程公證。社會公益性項目及采購金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項目,邀請新聞媒體全程參與監督。二是強化信息公開管理監督。明確公開范圍和主體,其中:采購項目信息由采購人或委托的采購代理機構負責公開;采購審批事項信息由財政部門負責公開;監管處罰信息由財政部門負責公開;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應當公開的其他政府采購信息由相關主體依法公開。三是強化審批事項管理監督。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律、法規、制度相關規定依法辦理政府采購審批事項,做到“三審核”“三公開”。“三審核”即依法審核、調查審核、延伸審核。“三公開”即及時在指定媒體和《政府采購審批公示欄》內公開申報情況、審核情況、審批結果,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明確“四類追責主體”。一是對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的責任追究。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存在“違規改變采購方式”、“擅自提高采購標準”等情形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進行處分。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的,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進行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是對采購供應商和中標供應商的責任追究。采購供應商存在“提供虛假材料”、“采取不正當手段詆毀排擠其他供應商” 等情形的,處以采購金額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在三年內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標供應商存在“中標后無正當理由不與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簽訂合同”等情形的,沒收投標保證金;情節嚴重的,由財政部門將其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在三年內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并予以通報。三是對評審小組成員的責任追究。評審小組成員存在“應當回避而未主動回避”、“以評審小組成員身份私下接觸投標供應商”等情形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處分,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評審小組成員存在“收受投標人、其他利害關系人的財物或者其他不正當利益”等情形的,給予警告處分,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對評審小組成員取消評審小組成員資格,不得再參加任何政府采購招標項目的評標,并在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上予以公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四是對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追究。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