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紅河州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作為反腐倡廉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不斷夯實廉政教育基礎,以構建反腐倡廉教育州、縣、鄉(村)三級廉政教育網絡為載體,結合本地特色,創新方式方法,切實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一、構建三級廉政教育網絡,增強廉政教育的推動力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廉政教育工作,在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劃撥了專項經費建設紅河州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制定下發了《紅河州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要點及主要任務量化分解》,明確要求各縣市要建成1個縣級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每個鄉鎮至少要建成1個有示范作用的鄉(村)級廉政教育基地(陣地、課堂);州級各部門要探索建設1個廉政教育陣地(課堂)。根據要求,各縣市、各部門結合實際,分別制定了工作意見或辦法,為統籌推動工作提供了具有全局性、可操作性的指導意見。目前,全州已建成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494個,其中州級基地1個,縣級10個,鄉級88個,村級395個,三級聯動的廉政教育網絡初具規模,成效初顯。
二、充分挖掘本土廉政資源,打造特色廉政教育平臺
依托州內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積淀,挖掘、提煉歷史文化資源中廉政方面的生動教材,打造具有紅河特色的廉政教育模式。如建水縣挖掘儒家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在文廟建設了廉政教育基地,通過廉軸宣廉、廉廊展廉、古禮弘廉、禮樂頌廉等方式開展教育;彌勒市朋普鎮小寨村結合回族文化特點,充分挖掘《古蘭經》中有關崇善、敬廉的教義,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熏陶與現代廉政教育有機結合,形成了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格的農村廉政教育課堂;金平縣阿得博鄉建成了以哈尼族廉政寓言故事為主體的“阿得博鄉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室”。蒙自市運用中共云南省一大會址――查尼皮在全省紅色文化中的獨特性和惟一性這個重要的紅色文化資源,建設了廉政教育基地;屏邊縣革命烈士陵園是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該縣依托這一資源,以“青山埋忠骨,廉雨潤今人”為主題,建設了屏邊廉政教育基地,用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感召和激勵黨員干部。此外,清朝四品廉吏苗漪,現代廉政楷模、數學家熊慶來,“經濟特科狀元”袁嘉谷,昆明大觀樓長聯作者、古滇名士孫髯翁等紅河“本土廉政資源”,成為我州廉政教育的首選素材,既凸顯了地方特色,又深受干部群眾喜愛。紅河州本土作家邵瑞義著作出版的《漩流》《地方官》等反腐長篇小說,紅河州組織拍攝的《幸福吻上我的臉》《雪山守信》等主旋律電影,成為了廉政教育的有益補充,使黨員干部在藝術享受和輕松活潑的氛圍中接受廉政教育,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三、鞏固拓展廉政教育陣地,擴大廉政教育的履蓋面
在積極新建、改擴建廉政教育基地、課堂等傳統陣地的同時,充分發揮電視、報刊、網絡、手機報等現代傳媒直觀、快捷、覆蓋面廣、生動形象的特點,探索新的、有效的教育陣地,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活動。州紀委在紅河電視臺開播了“黨風廉政”電視專欄,每周播出1期15分鐘的廉政教育電教片,2014年共播出19期;在廉潔紅河網站設立了“理論探索”和“學習園地”兩個欄目,2014年共選登學習教育體會文章和參考文章89篇,網站訪問量突破30萬人次;開辦了廉潔紅河手機報,以“激濁揚清、倡導廉潔、教育警示”為辦刊定位,開設了風紀論壇、警鐘長鳴等欄目,在重要節慶等關鍵時間節點,向全州2200多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和紀檢干部發送。此外,還通過舉辦廉政學習教育征文活動、選編廉政理論文章、發放電教片等方式,進一步拓展了廉政教育的空間。
四、創新廉政教育方式方法,激發廉政教育工作活力
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廉政教育的新要求,樹立創新意識,積極探索廉政教育的新規律、新特點,不斷創新廉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三個結合”,即: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相結合,理論灌輸與形象教育相結合,陣地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如,紅河州警示教育基地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通過“剖析案例警示人,展示成效激勵人,展現成果鼓舞人”的方式開展廉政教育。截止目前,已展出典型腐敗案例39個,共有400余批,19000多名黨員干部到此開展警示教育活動。紅河州工商局圍繞崗位風險排查,建立了工商廉政教育協同信息平臺、廉政教育長廊、廉政書屋等具有工商特色的廉政教育陣地。紅河州煙草專賣局堅持“教育為先”的原則,以“制度+科技”、“人防+技防”的理念,建設了“功能模塊實用、數據分析準確、過程監督到位”的數字化廉政教育陣地,大幅提升了廉政教育的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