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是人們在社會行為中表現出來的的行為取向和風格特點。自古以來,人們就用風俗、風范、風尚、風致、風格等詞語對作風的內涵進行描述,從這個角度而言,作風應該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一旦形成很難改變。然而,在現實中,人都是有惰性和趨利性的,自我放縱的誘惑力往往大于制度約束的吸引力,這就導致了思維的波動性和作風問題的變異性、頑固性及反復性,這也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把作風建設抓在手上。
一、當前作風建設面臨的形式
一是發展形勢的緊迫性要求我們必須把作風建設始終抓在手上。關于發展,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任何時候都是第一要務,任何時候都是社會進步的驅動器和晴雨表。剛剛勝利閉幕的省委九屆八次全會,再次吹響了加快發展的集結號,再次明確了跨越發展的新要求、新舉措。龍陵同樣與全省各地一樣,如何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仍然是我們工作的主旋律和重中之重,就當前而言,我們在加快發展的進程中,遇到了諸多困難和問題。從一產來看,烤煙受雙控的影響,難于再擴大種植規模;石斛產業正處于自我修復調整期,難于短時間內增加產值;林果產業生產周期較長,經濟效益短期內還難于顯現;黃山羊產業還處于擴規模、打基礎階段。而傳統的甘蔗產業、生豬養殖由于受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目前困難重重。從二產來看,支撐工業經濟的工業項目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短,同質化嚴重,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弱。同時,受碳制還原劑、電力供應、科研攻關等方面的制約,工業產能利用率低??梢哉f我們曾引以為豪的工業,已走入了發展的瓶頸。從三產來看,以文化旅游為核心的三產發展目前同樣舉步維艱,我們主打的三張牌,黃龍玉、溫泉養生,由于受高中端市場的影響,與此相伴相生的餐飲住宿、購物養生消費市場低迷;而抗戰文化又受設施條件不夠完善所限,帶動效應還沒有凸顯。從招商引資來看,除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外,由于政策條件難于突破、自然地形地貌復雜,導致單位投資成本過高,難于形成投資的洼地,招商工作任重道遠。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如何解決?如何克服?等是等不來的,依托上級的支持也僅是杯水車薪,而非治本之策,關鍵還得靠我們自己,靠我們各級領導干部用開拓創新的勇氣、務實肯干的操守、敢于擔責的作風來達成。為此,我們必須把作風建設始終抓在手上,做好產業、項目、干部“三篇文章”。
二是不良作風的變異性要求我們必須把作風建設始終抓在手上。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八項規定到各種禁令,從公款送禮到嚴管公務接待,從舌尖到車輪,從辦公室到會所,在進一步細化規定和嚴明紀律的同時,在第二戰場,從重拳出擊、剎風整紀,到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梢哉f各級黨委政府對作風管束越來越嚴,權力約束越來越緊,官員被套上了“緊箍咒”,布滿了高壓線。這些要求和措施,一方面有效規范了干部的從政行為,剎住了一些不正之風蔓延的勢頭,拉近了黨群干群之間的距離。而另一方面卻又產生了不良作風的新變種,那就是“為官不為”。當下為官不為的議論不絕于耳,當官沒意思也成了部分領導干部茶余飯后的話題,而且大有化為實踐、破土而出的跡象。所謂“為官不為”,首先是“不會為”:對本職工作不學習、不研究,當“打擦邊球”、“闖紅燈”、搞規避變通、靠吃喝處感情、送禮拉關系跑項目等傳統打法不能用的情況下,思路不寬、辦法不多,有的甚至束手無策。其次是“不想為”:安于現狀,看攤子、守位子,推著干、看著干,工作熱情減弱,進取意識淡化,不愿吃苦受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再次是“不敢為”:一怕觸及利益、得罪人,畏首畏尾、縮手縮腳、患得患失;二怕工作失誤,冒風險,把不出事作為最大的原則;三怕媒體炒作、成熱點。如果任憑這“三不為”成蔓延之勢,那它帶來的后果將是災難性的,比腐敗更可怕。為此,我們必須把作風建設始終抓在手上,不讓黨紀條規的約束成為少數干部為官不易、“為官不為”的借口。
三是不良作風的頑固性要求我們必須把作風建設始終抓在手上。不良作風中的“節日病”,其頑固性尤為突出。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人情社會,特別講究“禮尚往來”,尤其注重“節日人情”,這原本是好事。但在官場,這種好事通過千百年來的演繹卻變了味,“節日人情”成了逐利者大肆收受財物的重要節點;逐名者拉近依附關系的重要平臺;享樂奢靡者公款消費、以公待私的重要時機。于是乎下級用公款給上級送禮成了理所應該,上級收受下級饋贈成了理所當然。這種官場文化久盛不衰,成了官場千百年來的一條潛規則。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一連串“組合拳”的打壓下,在一次次的“亮劍”行動中,“節日腐敗”雖然得到了極大的遏制,但這種不良風氣還在頑固的垂死掙扎,轉入更加隱蔽的地下,雖然比較低調、有所收斂,但仍有市場、仍有追隨者。為此,我們必須把作風建設始終抓在手上為此,狠剎節日期間公款吃喝、公款送禮、公車私用等陳規陋習,確保令行禁止,文明過節。
二、關于作風建設的幾點建議
第一,要始終把深化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作風建設的著力點,緊抓不放。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質,就是作風建設的進一步深化,可以說,抓好教育實踐活動,就抓住了作風建設的牛鼻子。一要緊抓學習教育不松手。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沒有思想上的覺醒,就沒有實質上的行動,而思想的覺醒就在于學習、在于教育。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強黨性修養,筑牢群眾觀點;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認清形勢、把握大勢;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正視存在問題,找準努力方向,從而不斷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二要緊抓立行立改見成效。每一名教育實踐活動參學對象的整改事項都已經作了公布,也就是意味著已向組織、向社會作了莊重的承諾。落實承諾、兌現承諾既是說到做到的責任擔當,更是檢驗每一名參學對象在整個活動中是否真學、真懂、真用。立行立改,落腳點在“改”字上,這個“改”,就是政治素養的內在要求,這個“改”,就是解決問題的具體抓手,這個“改”,就是群眾滿意的最終體現,因此,務必高度重視,做好“改”這份答卷,確保改出成效。三要緊抓建章立制促長遠。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而制度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要固化作風建設的成果,那就必須致力于作風建設的制度化。在第三環節要緊盯制度建設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使制度的功效得到最大化。要緊盯制度執行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使遵章守紀化為習慣、成為必須。
第二,要強化定量考核,以工作實績檢驗作風建設的成效。作為公職人員,作風的好壞,更多的是體現在是否履職盡責,而衡量是否履職盡責,更多的是體現在目標任務完成的如何。因此量化目標,定量考核,以實績來反映干部的工作作風是抓實作風建設的關鍵。一要確??己四繕嗽O立的科學性。既要著眼于國內、省內的發展大勢,又要兼顧龍陵的實際,既不好高騖遠,又不固步自封;既要兼具激勵性更要兼顧可操作性,既要看客觀條件更要看主觀表現。二要確保目標實施過程的嚴肅性。一方面要圍繞時序抓進度,開展經常性監督檢查,及時糾偏、指出存在問題;另一方面要動態化掌握工作進展,分清客觀實際和主觀努力,便于秋后算賬。三要確保考核結果運用的權威性??己私Y果的運用成效如何,決定著考核的約束力和吸引力,也體現著干部管理任用的導向問題。作為考核結果運用如何實現最大化,我個人認為在兼顧物質獎懲的同時,更要看重以實績來評價任用干部的權重,而且要真刀真槍、刺刀見紅,只有這樣考核對象才會敬畏考核、尊重考核,才會激發出落實考核事項的潛能;只有這樣才能使以實績評價任用干部真正成為導向、而凝聚發展的正能量;也只有這樣才會讓那些“為官不為”的官老爺有所觸動、有所事為;同時也才能回應那些腳踏實地、苦干實干的老實人干有所值,從而真正樹立起考核的權威性。
第三,要加大執紀問責力度,重拳出擊鐵腕整治。執紀不嚴不足以讓人警醒、形成震懾,追責不力就不能殺一儆百、以儆效尤。要確保作風建設取得實效,就必須重拳出擊加大執紀問責力度,增加頂風違紀的成本代價。一要堅持大處著眼、細微入手。就是要做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從大處著眼,不斷健全完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做好“行千里”的打算。又以“始于足”的態度從細微入手、細節抓起,于細微之處顯精神,細節問題見端倪。也就是說:如果連上下班紀律都不遵守,還如何談愛崗敬業、創先爭優;如果連辦事服務態度群眾都不滿意,還如何踐行群眾路線、筑牢群眾觀點;如果連各種禁令都敢隨意踐踏,還如何確保不搞變通、不打折扣。因此,也只有抓住了這些小事小節,小惡才不會釀成大錯,苗頭才不會變成行為,才能達到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成千里的目標。二要保持作風整治的持續性。就是要緊扣元旦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國慶、周末街天等重要節點,就是要緊盯菜市場、早點鋪、農家樂、KTV等重點場所,就是要突出窗口單位、服務行業、要素保障部門等關鍵領域,就是要圍繞“三難”、 科所惡、為官不為等“四風”問題,加大明察暗訪的力度和密度,形成點線結合、相互交叉的常態化監督檢查機制,確保每年對鄉科級干部的暗訪抽查不少于10%,對股所級干部的暗訪抽查不少于20%。三要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的腐敗和反腐敗兩軍對壘,呈膠著狀態”?!霸诜锤瘮栴}上,必須拿得定注意,下得了狠手”。據此可以判斷,反腐敗斗爭已到了十分重要的關口,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前,就是要重點查處十八大以后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黨員干部。并嚴格執行“一案雙查”制度,嚴肅倒查相關領導是否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做到有責必究、權責對等。(陳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