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違規收送‘紅包’的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對查處的典型問題,予以通報公開曝光。對在專項整治工作中敷衍塞責、走過場,自身未查找出問題而被上級督查發現問題的,對反饋問題整改不力發生頂風違規違紀行為的,要追究相關人員的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同時追究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
今年3月以來,昆明市嚴格按照“六個嚴禁”專項整治要求,采取多種措施,以鐵的紀律推動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共梳理排查出問題167件,主動上繳34件,處理105人,其中黨紀處分75人,政紀處分48人,組織處理46人。
承諾全覆蓋。及時制定印發《昆明市深入開展嚴禁領導干部收送“紅包”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對專項整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明確了工作任務、責任分工、工作要求等事項,做到自上而下、由點到面、全覆蓋。在前期工作中,全市共有125個單位及其下屬的2766個單位(部門)簽訂了承諾書,鄭重承諾不用公款發送和接受“紅包”;全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共組織28237名科級以上(含非領導職務以及相當于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簽訂個人承諾書,向組織作出不發送和接受“紅包”的個人承諾。
條款詳解讀。“什么是“紅包”?不是現金算不算紅包?盛情難卻收了紅包之后,應該怎么處理?領導干部本人不收受“紅包”,就一定不會違紀嗎?……”專項整治期間,為強化黨的紀律規矩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做到知紀、明紀、守紀,該市以“紀律解讀”的形式,在《昆明日報》等媒體就“紅包”有關條款進行了詳細解讀,為專項整治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問題不放過。積極協調發改、財政、審計等部門,加大對各單位的督查力度,并設立收送“紅包”專項整治舉報電話和郵箱,通過信訪舉報、網絡輿情、紀律審查、巡視反饋、廉政談話等多種方式,拓展線索收集渠道。同時,緊扣重要時間節點,加大明察暗訪、專項督查和重點抽查的工作力度,及時發現和梳理匯總領導干部收送“紅包”的問題線索,建立問題線索管理臺賬,包括:問題線索來源、原始證據、擬辦意見、查找問題、辦理結果、跟蹤督辦、責任追究、結果運用等過程和流程痕跡,實行一線索一臺賬,一問題一臺賬,問題線索實行消號處理,確保查找問題不留死角,存在問題不整改不放過。
執紀動真格。主動整改問題開展“回頭看”期間,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對過去因各種原因發送“紅包”和未能拒收、退還“紅包”、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的,必須立行立改,限期向組織報告。對未主動報告相關情況的,一經發現,一律先免職,再進行黨政紀立案查處。截至目前,該市累計組織明察暗訪組240個,對1757個單位進行了明察暗訪;共組織相關監督檢查組377個,對2129個單位進行了監督檢查,對105人進行了黨政紀處理和組織處理,先后查辦了官渡區原區長劉毓新、原副區長喻飛,昆明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原董事長王亞民等收受“紅包”典型違紀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