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陵縣積極開展廉政文化進機關、社區、學校、農村、家庭、企業“六進”活動,注重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讓廉政文化更加接“地氣”、有“人氣”、揚“正氣”,釋放正能量。
龍陵縣在“廉政文化進家庭”活動中,縣紀委監察局向全縣處級實職領導發出了家庭助廉倡議書,縣處級領導和家屬簽訂了領導干部家屬廉政承諾書,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員,自覺抵制各種腐敗誘惑,爭做反腐倡廉的宣傳員、拒腐防變的監督員、清正廉潔的守門員。按照“七創五有”標準,實施了1個省級、4個市級廉政文化示范點創建和提升工作,堅持廉政文章月月讀和向黨員干部發送廉政短信活動,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廉政意識。該縣還依托域內的松山抗戰遺址、龍陵縣黨史人物陳列館、鄭坰靖先進事跡展室等一批重點紅色革命遺址、遺跡,展示革命先輩及英模人物艱苦樸素、無私奉獻、廉潔自律的崇高風范,讓黨員干部群眾接受經常性、日常化廉政教育。
“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尤其需要‘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氛圍。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有利于增強全社會的廉潔意識,使‘廉’成為信念和文化,使‘腐’無生長空間和藏身之地。”龍陵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楊紹春表示,拒腐防變的能力,既是抓出來的,也是帶出來的?;谶@一理念,該縣紀檢監察機關在推動廉政文化“六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鞏固和擴大了廉政文化建設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如,在“進農村”方面,依托新農村建設和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在每個村、社區文化中心(農民文化大院)建起了廉政文化室,配備了一批電教片、書刊、音響等,每個廉政文化室聘請了1名兼職管理員,全縣建成廉政文化墻7200余米,121個村、社區建起了廉政文化宣傳欄;在“進機關”方面,將廉政教育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計劃,貫穿于干部選拔使用和管理的全過程;在“進社區”方面,建立社區廉潔文化志愿者隊伍,打造以崇廉尚潔為主題的社區文化景觀;在“進學校”方面,將廉潔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思想道德教育范疇,在中小學課程設置中增加廉潔教育內容。
同時,該縣堅持弘揚時代主旋律,把廉政題材納入文學藝術創作、影視音像制作、報刊網絡出版、舞臺藝術生產之中,打造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深受群眾喜愛的優秀廉政文化作品。該縣紀檢監察部門與縣民族文化工作隊合作編創了一臺廉政文化專場文藝節目到城鄉巡演,音樂劇《我愛我家》公演后,在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共鳴,使黨員干部和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此外,通過舉辦廉政講壇、廉政書畫展、廉政歌曲大家唱等活動,激發了群眾參與廉政文化的熱情。制作播出了廉政專題片《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在全縣開展廉政公益廣告創意征集活動,征集到廉政公益廣告22幅,并在縣網管中心、縣電視臺進行循環展播;在全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建制村(社區)開展了“清風頌”廉政歌曲大家唱活動。
為了讓廉政文化入腦入心,激發廣大干部群眾自覺參與廉政文化建設,該縣全面推廣了省級廉政文化示范點龍新鄉勐冒村廖家寨開展廉政文化“10個一”活動的經驗,即:一堂課。每季度開展一次德孝課,邀請有道德有孝心的村民當主講;一臺戲。組織寨業余文藝演出隊利用節慶開展廉政文藝專場演出;一個善行義舉榜。每年舉行一次“好兒媳”評選,去年評出12名“好兒媳”登上了善行義舉榜;一個公用食堂。在文化大院辦起了一個公用食堂,購置了炊具、桌凳等,供村民辦紅白喜事用;一個協會。成立了紅白喜事理事會,制定了村規民約,節儉辦紅白喜事;一個互助組。在全寨265戶村民中成立了25個互助組,農忙時開展互助;一個基金會。建立了廖家寨教育基金,對本寨當年考上大專及以上的學生給予獎勵;一個廉政文化室。建起上架書刊3000多冊的廉政文化室,堅持常年向村民開放;一次敬老活動。每年組織開展一次敬老活動,為60歲以上的老人贈送一份慰問品。目前,廖家寨開展廉政文化的做法,已在全縣121個村、社區中推廣,促進了全縣社會風氣的好轉。(王龍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