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全年立案4311件,增長40.7%;給予4603人黨政紀處分,增長43.2%;移送司法機關434人,增長20.2%,省紀委立案查處廳級干部37人,同比增長192.3%。
“大理州委常委、大理市委書記褚中志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新年伊始,褚中志成為云南省紀委、監察廳案件查辦通報的第一名廳級官員,這距離上一個被查的廳級官員——文山州政府副州長彭輝接受組織調查的消息公布僅僅7天。截至1月19日,云南省紀委、監察廳通過官方網站已相繼曝光了4起違紀違法案件。
歲末年初案件查辦仍然成為云南省紀檢監察機關的“主打菜”,該省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有貪必肅,既重錘打“虎”,又快速滅“蠅”,正風肅紀不斷“加檔提速”,“打虎滅蠅”從不停歇,不斷以反腐敗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重錘“打虎”,快速“滅蠅”,案件查辦數創歷年新高
1月19日,云南省紀委、監察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14年案件查辦情況,向社會各界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這一年,云南省反腐力度之大空前,全省案件查辦數量為歷年之最,辦案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全年共受理信訪舉報31885件(次),增長28.2%;初核線索7354件,增長47.8%;立案4311件,增長40.7%,其中廳級干部37人,縣處級干部228人;給予黨政紀處分4603人,增長43.2%;移送司法機關434人,增長20.2%;共挽回經濟損失3.56億元。
“云南省普洱市政協副主席張麗菊因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2014年7月4日,云南省紀委省監察廳網站公布了這條權威消息后,又分別在9月、12月對該案查辦情況進行詳細通報,從接受組織調查到案結事了,云南省紀委用了5個月的時間給了群眾一個明白的結果。
這只是云南省紀檢監察機關案件查辦的一個縮影,2014年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保持案件查辦的高壓態勢,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對一些重特大案件,省紀委直查快辦,及時通報案件查辦進展情況。嚴肅查辦了德宏州政協原主席楊躍國、省地礦局原副局長張先華、曲靖市委原副書記李云忠、云南省設計院原院長李光熙等一批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狠打了37名影響較大的廳級“老虎”,實現廳級案件查辦數同比增長192.3%。
快速滅“蠅”,嚴肅查辦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查處通報了一批侵吞扶貧資金、挪用教育專項資金的典型問題,糾正了一批征地拆遷、安全生產等方面的違規違紀行為。對怒江州福貢縣馬吉鄉古當村主任李松戰利用職權侵吞侵占集體資金資產、曲靖市羅平縣阿崗鎮灑土格村原村民小組長陳小九貪污集體資金等一批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腐敗案件進行了查處,全省共給予科級及其以下4366人黨紀政紀處分,挽回經濟損失1.95億元。
同時,科學運用案件線索五類處置標準,著眼于拔“爛樹”、治“病樹”、保護“森林”,堅持抓早抓小,通過約談、函詢、誡勉談話等方式,早提醒、早糾正、早處理,對情節輕微問題采取適當處理889件,組織處理691人,對反映失實的1534件予以澄清。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建立紀檢監察官方網站,開設案件查辦通報欄目,及時將案件查辦情況向公眾發布,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保山市昌寧縣漭水共裕村干部張小華深有感觸:“每天都搜一下昌寧縣紀委監察局網站,看看我們縣又有哪個干部被查處了,說實話,每次看到通報,看到自己身邊的朋友出事,真的是非常震撼,心里很難過。”現在反腐已經成為新常態,查處一列通報一列,反腐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014年,云南省向社會通報了14批6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數1729件,處理2579人,黨紀政紀處分442人。
抓安全,辦“鐵案”,連續10年案件查辦“零投訴”
“把辦案安全作為政治紀律,辦案成果和辦案安全兩手抓、兩手硬,確保萬無一失。對因違反規定發生辦案安全事故的,紀委主要負責人要到省紀委說明情況,檢討責任。”云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辛維光對辦案安全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并帶頭抓辦案安全,多次不打招呼到辦案地點進行現場抽查,堅決杜絕隨意辦案、違紀辦案。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牢樹法治反腐理念,把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貫穿于辦案全過程,嚴格遵循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這一鐵的紀律,把好辦案的事實關、證據關、定性關、量紀關、程序關,辦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堅決守住不發生辦案安全事故的底線,案件查辦連續10年實現“零投訴”。
省紀委常委會加強對辦案工作的領導和把關,堅持案件線索“月分析、季排查”,對近年來的案件線索“大起底”,省紀委書記辦公會全年9次排查案件線索;省紀委領導與各州市紀委書記、省紀委機關各辦案部門負責人分別簽訂《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責任書》,明確辦案安全工作責任,并督促抓好落實;省紀委常委包案督辦并分片指導州市、派駐機構辦案工作,完善全省辦案工作績效考核機制。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強查辦案件制度建設,認真制定完善辦案工作程序規定,加強與檢察院、法院、信訪等部門建立反腐敗協調工作機制,著力改進各級反腐敗協調小組工作,完善線索移送、聯合辦案、協助調查、信息共享等制度,形成案件查辦的整體合力。實行領導班子成員辦案安全負責制,重要環節都要經過集體研究決定并按程序報批,使辦案全過程監督管理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
同時,堅持安全+實用的原則,推進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標準化談話工作室的提升改造工作,強化對硬件安全設施、談話場所安全防護、陪護人員的管理,督促辦案人員在案情分析、談話技巧、案件細節上下功夫,最大限度降低辦案安全風險,確保辦案工作萬無一失。把巡視監督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殺手锏”,注重發揮巡視工作發現問題線索的功能,在2014年的三輪巡視中,共發現各類問題831件、涉及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線索1339條。
“在辦案安全問題上,省紀委常委班子高度重視,不允許出任何一點差錯,多次組織由分管領導帶隊的專項督查組,各分管領導和常委親臨辦案現場檢查把關,隨時了解案件查辦情況,暗訪辦案人員執紀執法情況,嚴格辦案時限監督,及時予以糾正辦案中的違規行為和各種不安全隱患,去年共組織了10余次專項督查。”省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主要負責人介紹。
清“蛀蟲”,除“害群馬” 案件查辦不搞“燈下黑”
“許多人以為進了紀委就等于進了‘保險箱’,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可能會網開一面,這種僥幸心理是要不得的,案件查辦無盲區,任何人只要違反黨紀國法,就一定從嚴查處,確保紀檢監察隊伍干凈純潔。”云南省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主要負責人說。
2014年2月13日,對大理市人民法院紀檢組副組長張宏來說是一個黑色的日子,在這一天,他成了全省第一批被點名道姓通報的紀檢監察干部之一,成了“網絡紅人”。去年以來,云南省紀委省監察廳對張宏及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龍蟠鄉紀委書記王林、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副所長兼紀委書記王文等一批紀檢監察干部違紀典型問題點名道姓的進行通報,不偏袒、不護短,徹底斷絕了部分人認為“進紀委就等于進了保險箱”的錯誤念想。
為切實解決“燈下黑”的問題,云南省紀委成立了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加強對全省紀檢監察干部執紀監督,受理和查處反映舉報紀檢監察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的線索,督辦有關違紀違法案件的調查處理。制定出臺《云南省紀委省監察廳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工作暫行辦法》,采取明察暗訪、親自接訪、設舉報專線等方式加強對全省紀檢監察干部執紀監督,督促紀檢監察干部依法以紀依規履行職責;出臺《云南省紀委省監察廳關于反映紀檢監察干部問題線索及處置情況統計制度》,要求各州市紀檢監察機關定期向省紀委統計上報當地反映紀檢監察干部的信訪舉報、問題線索及處置情況,強化自身監督……
在省紀委的率先垂范下,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相繼成立了干部監督室,制定了相應的制度機制,對紀檢監察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和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進行了嚴肅查處,著力清“蟲”除“害”。
一項項行之有效的舉措為紀檢監察干部行使公權力劃上了一條“警戒線”,警示教育了廣大紀檢監察干部,塑造了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過硬隊伍形象,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也徹底回答了“紀委到底該由誰來監督?如何監督?”的問題。2014年全省共立案查處反映紀檢監察干部的問題27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5人,組織處理8人,移送司法機關3人。(楊大慶、黃波、趙海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