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水產店查發票、仔細核對名目,來到單位查賬冊、不放過任何問題線索,派出多個檢查組深入景區、賓館、培訓中心、會所等場所進行暗訪……中秋佳節到來之際,各地各部門紛紛采取有力措施,繃緊了嚴防“四風”反彈回潮這根弦,為節日氛圍注入了一股清風正氣。
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中秋、國慶“兩節”又接踵而至。潔不潔,看過節。每逢節日,都是公眾觀察黨風政風的敏感時期,也是作風建設的重要關口。黨的十八大以來,“節日反腐”漸成常態,狠抓中秋、國慶等關鍵節點更是重要著力點。
正風反腐,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尤其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人們對問題反彈、故態復萌等現象,保持著關注乃至擔憂。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四風”問題不再敢明目張膽,而是穿上了“隱身衣”,以花樣翻新、形式隱蔽為特點繼續存在,比如高價大閘蟹“觸網”、公款月餅換了發票名目等,不時見諸報道。作風建設不進則退,只有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才能久久為功、善做善成,不斷增強社會的信心,同時進一步打消一些人的僥幸心理、觀望心態。
與往年相比,今年節日的正風反腐舉措,頻率更高、力度更大。從紀檢監察機關提前發出預警,到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開辟“四風”監督舉報曝光專區,密集通報違紀典型案例,再到嚴肅問責頂風違紀者、落實“兩個責任”不力者,持續釋放出越往后執紀越嚴、處理越重的強烈信號,激發出強大的正能量。
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上緊節日反腐的發條,既能有效預防和治理“節日病”,讓廣大黨員干部心有敬畏、行有所戒,從而能經受“廉關”的考驗,過節而不失節;又能向社會傳遞反腐戒奢、崇清尚儉的信號,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樹立廉潔風尚。
前不久,媒體報道了這么一件事。中秋臨近,陜西一副廳長和老婆孩子一起,開上自家車,買了月餅,回老家農村看望父母,又自己掏錢請老家人吃飯。一直忐忑不安的父親,看兒子沒沾公家的錢物,放心地說:這就對了。一句“這就對了”,道出了人們對正風反腐的認同,也折射出社會價值觀的悄然變化。古人云,“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堅持不懈抓作風,從“不敢”“不能”逐漸向“不想”過渡,中秋等傳統節日就能回歸本義,黨風政風和社風民風就會更加清新淳樸。(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