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對壘,講求正確的戰略戰術方能克敵制勝。同樣,治大國、治大黨,找到一套源于實踐、日臻完善的“攻略”,才能達到標本兼治、海晏河清的理想彼岸。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到治國理政、興黨興國的新高度,以解決問題開局亮相,以正風肅紀先聲奪人,以反腐懲惡尋求突破,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我們進行具有許多新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作了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的重要準備,其重大意義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顯現出來。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的斗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面,但絕不是全部,不能把全面從嚴治黨等同于反腐敗。對此,必須冷靜清醒、實事求是地分析判斷解決黨內突出問題的道、術、勢,把主音定準,找準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的定位,在思想認識、責任擔當、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努力改變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狀況,才能從“依然嚴峻復雜”的形勢中走出來。
用紀律管住大多數,才叫全面從嚴治黨。我們黨有8700多萬名黨員,紀律是針對大多數的,還是只管少數人?毫無疑問,紀律就要管全部黨員,否則從嚴治黨就不可能做到“全面”。如果只有嚴重違紀違法領導干部受到懲處,而多數黨員干部只是抱著“看客”心態談論“老虎”落馬案例、數據乃至分布地域,卻毫無“如果換作是我”的惕厲之心、警醒之意,其結果必然是震懾一時、不可持續,三天的熱度過后多數人照舊對紀律“無感”。長此以往,黨員干部可能因“無知無畏”而對“破紀”渾然不覺,就會一而再、再而三挑戰底線,直至成為沉淪一員。
“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這“四種形態”針對性和指導性很強,是從無數個案例中抽象出來的,是有的放矢的,凸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要靠嚴明紀律”和“越往后執紀越嚴”,真正體現對黨員的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換句話說,“治本”不應僅僅理解為靜態的制度,還包括動態的對制度的強化執行挺在前面。畢竟,“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才是真正的目的。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從寬、松、軟到嚴、緊、硬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是把“全面從嚴治黨要管全黨、治全黨”突出出來,“全面”就是全方位、全覆蓋,每一名黨員、每一個黨組織都在其中、不能例外。換言之,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都要沖著紀律去,發現違紀苗頭要馬上去管,觸犯了紀律就要及時處理,像啄木鳥那樣,發現蟲子,就及時啄出來,保證樹木的健康,否則就是失責,而失責就要被問責——這,也是“四種形態”的題中應有之義。(記者 陳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