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9月24日至26日在福建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時強調,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要運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邀請部分省區市紀委書記,談對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理解、認識和思考,敬請關注。
準確把握“四種形態” 全面履行監督責任
廣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黃先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同志日前在福建調研時強調,要在思想認識、責任擔當、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這一重要論述,深入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體現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從理論上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踐經驗進行了深刻總結。
一、“四種形態”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正風反腐重大舉措作出了新的理論歸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上率下抓作風、雷霆萬鈞反腐敗,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貫徹黨中央的部署要求,聚焦中心任務,全面履行職責,始終保持了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不斷健全,全面從嚴治黨的體制越來越順暢,成效越來越明顯。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原因就在于遵循了中國共產黨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順應了黨心民心,贏得了全黨全社會的擁護和支持。對這些珍貴的探索實踐應當從理論上予以總結歸納,用以更好指導今后的工作。
“四種形態”是四個層面的歸納,高度概括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的探索創新,體現了反腐敗綱舉目張、分類施策、逐級遞進、統籌推進的戰略考量,表明黨中央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更加注重把紀律挺在前面,更加注重提升黨的自我凈化能力。“四種形態”是四項要求,把“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黨組織的日常工作,批評教育、組織處理、紀律處分都是黨章規定的主體責任,要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落實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四種不同形態的區分著眼于全黨和黨的建設全過程,使好同志和階下囚之間有了帶電的緩沖區,使“嚴管就是厚愛”的責任更加明確、要求更加具體、抓手更加精準,符合“禍患常積于忽微”的腐敗發展規律,也符合權力監督的規律。
二、“四種形態”進一步明確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法論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工作方針和方法論。“四種形態”使“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的邊界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四種形態”不是平均分配,每種形態所對應的人群有明顯不同。對“多數”和“少數”的區分,體現的是中央對全體黨員干部諄諄告誡的耐心和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的決心。既要相信和依靠大多數,又要通過懲治極少數教育和警示大多數。“四種形態”不是平分秋色,各個形態之間呈現明顯的違紀輕重和處置層次之分,需要進行不同的制度設計和探索實踐。管住大多數要把丑話撂在前面,做保健、治未病;處置少數違紀者要把紀律挺在前面,正歪樹、治病樹;嚴厲懲治極極少數要把決心立在前面,壯士斷腕、拔爛樹。在當前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形勢下,重構政治生態、實現黨內關系正常化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只有實現黨內關系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經常化,才會有真誠坦蕩的咬耳扯袖,才會有心悅誠服的紅臉出汗,才能夠管住大多數。只有在發生小問題的時候就及時處理和約束,才能避免養成“大老虎”,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三、“四種形態”彰顯了黨對腐敗零容忍的鮮明政治態度
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和腐敗水火不容。對腐敗零容忍,既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全黨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也是所有清廉國家堅決懲治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基本經驗。“四種形態”覆蓋所有的違紀情形,強調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不是對嚴重違紀輕處分,更不是把涉嫌違法問題當作違紀來處理,而是對違紀問題無論情節多么輕微、涉及金額多么小,都要露頭就打、動輒則咎、一寸不讓。這種“小題大做”、錙銖必較的執紀風格,正在實現從長期以來重違紀金額、情節和社會影響等因素向捍衛黨紀權威性和不可侵犯性的巨大轉變。“主懲小惡”、“以誡大惡”,體現的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基本要求,彰顯新一屆黨中央有腐必反、有貪必肅,“老虎”“蒼蠅”一起打,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的鮮明政治態度,培育全黨對紀律和規矩的敬畏之心,引領全社會對腐敗零容忍的共同價值追求,為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潔政治”目標進一步夯實了制度基礎、社會認同和文化底蘊。
四、“四種形態”對紀檢監察機關全面履行職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運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知易行難,需要落細落小,多積尺寸之功。貫徹中央要求和王岐山同志講話精神,廣東下一步將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全面履行職責,提升執紀能力,強化技術支撐,以破解“八個方面的難題”為突破口,積極進取、扎實工作,攻堅克難、探索規律,把紀律挺在最前沿,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一是破解腐敗存量大,但查處力量不足、力度不夠的問題。立足于內部挖潛,創新方式、深化改革,全面加大紀律審查工作力度。二是破解腐敗案件越來越復雜,但紀律審查能力還不完全適應的問題。大力推進紀律審查工作的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優化干部隊伍,走精兵強將之路。三是破解在突破重大疑難案件中手段不足,但組織協調不到位的問題。發揮好各級黨委反腐敗協調小組“外協調”和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辦案件指揮協調中心“內協調”作用,形成強大合力。四是破解反腐敗保持高壓態勢,但仍然有人不收斂、不收手的問題。認真總結制定實施“一案雙查”流程圖的經驗,繼續加大曝光和問責力度,倒逼主體責任落實。五是破解既要把紀律挺在前沿、抓早抓小,又要防止和助長一些人僥幸心理的問題。統籌用好“兩個抓手”,既立足于抓早抓小,又集中力量查處“三類人”。六是破解既要加大紀律審查力度,又要確保執紀安全的問題。積極探索查清問題的新方法途徑,確保紀律審查安全。七是破解既要減少腐敗存量、又要遏制腐敗增量的問題。始終不渝走標本兼治、懲防并舉的道路,構建“大預防”工作格局。八是破解既要監督別人,又要接受監督、防止“燈下黑”的問題。堅持有案必查、有信必核,通過創新方式方法、強化監督、完善制度、落實責任,加強自身監督,切實解決好“燈下黑”的問題。
深刻理解“四種形態” 切實履行監督責任
河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尹晉華
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調研時提出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四種形態”體現了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和系統思維,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既是執紀目標,又是工作遵循,是對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實踐的科學總結,深化了全面從嚴治黨規律性的認識,我們必須全面理解、深刻把握、認真實踐。
一、“四種形態”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新思維。“四種形態”與“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思想上一脈相承,理論上不斷深化,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深刻意蘊。“四種形態”,通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解決的是“整體”和“部分”的問題;通過讓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成為大多數,解決的是“一般多數人的問題”;通過加強權力監督制約,重處分嚴重違紀者,解決的是“重點少數人的問題”;通過立案審查、嚴打腐敗分子,解決的是“極極少數人的問題”;通過減存量、控增量,解決的是量變、質變問題。這“個別”與“一般”的處理,“多”與“少”問題的解決,“量變”、“質變”的管控,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是黨中央和中央紀委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在審視、指導新形勢下的黨風廉政建設。我們必須堅持這一基本立場觀點方法,處理好“樹木”與“森林”的關系、“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落實好“四種形態”的要求,用黨規黨紀管住全黨,使黨永遠為民宗旨不改變、永葆本色不退化、永立潮頭不落伍。
二、“四種形態”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新方略。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全,要害在嚴,重點在治。“全”,不是針對個別人,而是包含全體黨員和各級黨組織;“嚴”,不僅只抓涉嫌違法,而是更加注重日常的管理監督和違紀干部的處理挽救;“治”,不僅有打“虎”拍“蠅”的懲治,而且有日常的管治以及對違紀干部的救治。只有三者統籌兼顧,有機統一,才能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目的。“四種形態”不僅體現出了“全”,要求教育大多數、管住大多數、保護大多數;又體現出了“嚴”,不僅要求嚴格,而且動輒則咎,不僅抓早、而且抓小,不僅處理違法、而且處理違紀,罰責相當,公平嚴格;還體現出了“治”,不僅“正歪樹”、而且“治病樹”,還堅決“拔爛樹”。可以說,“四種形態”既涵蓋全體監督對象,囊括不同程度問題,又綜合多種執紀方式,與全面從嚴治黨的內涵高度契合,是著眼于全面從嚴治黨這一戰略作出的具體部署,是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舉措。“四種形態”的提出,對黨員干部來說,要求不是放松了,而是更嚴了,標準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來講,任務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多了,力度不是減弱了、而是增強了,節奏不是放慢了,而是加快了。
三、“四種形態”體現了正風反腐新思路。正風反腐需要創新思路、把握規律。“禍患常積于忽微”。黨員干部“破法”者,無不從“破紀”始,這是作風問題、腐敗問題產生的一般性規律。如何打破非“好同志”即“階下囚”的困境,“四種形態”回答了這一實踐問題,那就是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誰違反了紀律、破壞了規矩,就會隨時受到紀律的懲戒;何處發現不正之風和違紀問題,就會立刻查處、及時處理;何時有“蟲子”,何時就有“啄木鳥”,不讓正樹成歪樹,歪樹變爛樹,從而最大限度減少腐敗存量、最大限度控制腐敗增量,這是對反腐倡廉標本兼治方針的深化。“四種形態”突出預防,“初病”早治,防止病情擴散、醫治遲緩,是“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求的新體現,貫穿著抓早抓小、嚴管就是厚愛的工作理念,彰顯了中央和中央紀委對黨員干部的高度負責和關心愛護,這是對我們黨“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四種形態”由對腐敗問題的“零容忍”向違紀問題的“零容忍”轉變,彰顯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體現了紀檢監察機關紀挺法前、從嚴執紀的鮮明態度,這是對“零容忍”態度的深化和強化。
四、“四種形態”體現了深化“三轉”新方向。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是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長期政治任務。“三轉”如何轉,轉向哪里,實現什么樣的工作目標,一直是我們努力探索的問題,“四種形態”的提出,為“三轉”指明了方向,找到了目標。落實“四種形態”,要求紀檢監察機關職能定位進一步回歸黨章“原教旨”,工作重心進一步聚焦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方向進一步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工作目標進一步體現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深化“三轉”必須沖著紀律去,自覺把“四種形態”作為方向引領,積極調整職責定位、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方法。進一步轉變政績觀,樹立查辦大案要案是政績,抓早抓小是更大政績的觀念;進一步強化底線意識,將工作由法律底線向紀律底線推進,從“盯違法”轉向“盯違紀”,守牢紀律防御陣地;進一步轉變執紀理念,將工作重心由嚴懲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轉變;進一步提高紀律審查的綜合效應,綜合運用紀律處分、組織處理等方式,提高違紀處理的政治、社會、法紀效果。
五、“四種形態”體現了反腐倡廉工作新遵循。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首先在于管黨治黨的現代化,在于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學化。中國共產黨擁有8700萬名黨員,情況千差萬別,問題各有特點,管黨治黨從來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只能不斷審時度勢、探索規律,堅持因人施教、分類管理、對癥下藥。“四種形態”對“一般健康”“亞健康”“得小病”“患重病”的不同對象提供了分類診療方案,提出了科學的處理原則,體現了防微杜漸、寬嚴相濟和教育懲處并重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針。不僅可以通過日常的監督管理,預防黨員干部踩紅線、闖雷區,而且可以通過對違紀黨員干部的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實現教育挽救,還可以通過移交司法,對極極少數嚴重違紀違法黨員干部進行懲處,發揮震懾作用,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可行性和實效性,能夠有效地實現管全黨治全黨,是反腐倡廉的理論創新和基本遵循。工作中,我們應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把“四種形態”要求貫徹落實到黨員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和監督之中,從小事抓起,從平時抓起,有事必管、違紀必查,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初始階段;貫徹到線索處置、紀律審查、執紀審理的各方面、全過程,使其真正成為工作的遵循和標準。
把握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形成新常態
遼寧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林鐸
日前,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調研時強調,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四種形態”要求內涵豐富,蘊含深意。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刻理解把握,指導引領實踐,進一步提高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水平,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形成新常態。
一、切實用“四種形態”的新要求統一思想和行動
站位才能到位。把握和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首先要在思想認識上有新提高。要充分認清“四種形態”這一思想,是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實踐得出的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論斷,體現了黨中央和中央紀委對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的深刻認識和工作節奏的精準把握,指明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刻內涵和實現路徑,明晰了紀檢監察機關深化“三轉”的方向,找準了監督執紀問責的切入點;“四種形態”與“紀在法前、紀嚴于法”等重要論斷一脈相承,回答了在實踐中如何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問題,表明了反腐敗斗爭在持續深入,體現了依規治黨、關口前移的新要求;“四種形態”傳承了黨的“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一貫方針,彰顯了黨的嚴管厚愛,凸顯了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就要靠嚴明紀律”和“越往后執紀越嚴”,是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治本之策。對此,我們必須予以深刻認識和把握,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中央紀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將“四種形態”要求內化于心、外踐于行,適時實現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戰略部署由懲治少數向管住大多數轉移,不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到實處。
二、準確把握“四種形態”的科學內涵
理解才能求解。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是依據紀律和規矩這把尺子劃分的。第一種“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強調的是“防致病”理念,要求全體黨員勇于自我批評、自我監督,并養成自覺接受監督的習慣,同時強化組織責任,加大組織監督力度,嚴抓嚴管,小過即問,小錯即糾,遠離紀律和規矩“底線”,防止一時迷失,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第二種“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強調的是“正歪樹”理念,對那些自律不嚴、常態化監督不力而觸碰黨紀黨規“底線”的,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及時處理和糾偏,防止小錯演變成大錯、小患釀造成大禍;第三種“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強調的是“治病樹”理念,對嚴重違紀但不足以淪為“階下囚”的,要不留情面,依紀依規嚴肅處理,以達到當頭棒喝、用猛藥、治病救人的目的;第四種“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強調的是“拔爛樹”理念,對這類嚴重腐敗分子,除通過紀律處分予以懲戒外,要堅決追究法律責任,依法嚴厲打擊,及時清除黨內毒瘤,保持黨的健康肌體。“四種形態”所對應問題性質逐步加重,所涉范圍卻逐步減少,真正體現出對黨員干部的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只有自覺站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度,準確理解和把握“四種形態”內涵,我們才能有的放矢,正確處理“樹木”與“森林”的關系,區分“極極少數”與“絕大多數”、“小毛病”與“大問題”、“破紀”與“破法”、“輕處分”與“重處理”的界限,適時有針對性地“防致病”、“正歪樹”、“治病樹”、“拔爛樹”,切實把監督執紀問責做深做細做實,從而維護整片“森林”的健康生態。
三、始終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落實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要求的深化和具體化。全面從嚴治黨,就要把紀律和規矩建設、踐行“四種形態”作為治本之策,使黨紀黨規成為管黨治黨的戒尺、黨員不可觸碰的底線。事實證明,黨紀黨規松弛已成為黨內的一大隱患。作風和腐敗背后的問題都是不守紀律、不講規矩,腐敗分子都是先從違紀開始,最后滑向違法犯罪深淵。一個地方不正之風盛行、腐敗現象蔓延、政治生態惡化,也都與那里的黨組織軟弱渙散、紀律嚴不起來、規矩立不起來有直接關系。用紀律管住8700萬黨員,才稱得上真正意義的全面從嚴治黨。因此,一是要進一步強化紀律和規矩意識,尤其強調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令行禁止;二是要進一步加強守紀律、懂規矩教育,特別是結合“三嚴三實”教育和我省正在開展的“學講話、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鼓士氣、促振興”大學習大討論,使每名黨員干部自覺做到知曉、敬畏和嚴守黨紀黨規,讓黨紀黨規真正成為防止以權謀私的“緊箍咒”、堅持秉公用權的“護身符”;三是要堅持用紀律和規矩的尺子衡量黨員干部行為,注重加強日常管理監督,緊盯違紀行為初始,抓早抓小抓苗頭,抓深抓實抓細微,動輒則咎,努力降低小錯釀成大禍的概率,避免出現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極端現象;四是要加強對執行紀律和規矩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追責,堅決糾正無組織、無紀律的問題,嚴肅查處欺騙組織、對抗組織的行為,切實維護黨紀黨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五是要注意正確處理查辦案件與教育制度的關系,在繼續強力反腐治標的同時,通過強化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設,全面喚醒黨章黨規黨紀意識,扎緊扎密扎細制度“籠子”,逐步構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四、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
理論指導的魅力在于提升工作的自覺。準確把握和踐行“四種形態”,最終落腳點是履行好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它既是對監督責任的要求,也是對主體責任的要求;既是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責,也是各級黨委的重要任務。落實“兩個責任”的關鍵是要沖著紀律和規矩去。各級黨委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加強教育、管理和監督,時時處處用紀律和規矩管住大多數黨員干部,不斷推進黨內關系正常化。紀檢監察機關作為履行監督責任的主體,就是要聚焦主責主業,進一步強化“紀律建設”思維,把真正管住紀律作為深化“三轉”的方向,把“四種形態”要求落實到紀檢監察具體工作中,既要嚴懲腐敗,減少存量,遏制增量,也要橫下一條心、馳而不息糾“四風”,還要建立健全違反紀律和規矩問題的約談和巡視、巡查機制,對發生嚴重違反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和組織紀律等案件的地方實行“一案雙查”,嚴肅問責。當前,我們正在協助省委圍繞貫徹落實“兩個責任”的意見,深入研究推進各級黨委落實主體責任具體化問題,擬制定工作細則,把黨委主體責任細化為班子的責任、主要負責人的責任、班子其他成員的責任、黨委工作部門的責任以及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五大黨組的責任,目的就是要督促各責任主體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中,找準自身責任定位,知責明責、履職盡責,把“四種形態”要求落實到全面從嚴治黨的具體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