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洲林場——凝聚著一位楷模的公仆精神。這是楊善洲同志退休后帶領家鄉人民通過22年艱苦耕耘,建成的7.2萬畝郁郁蔥蔥的善洲林場,總價值3億元……在他人生的最后幾月,無償地把林場上交給國家,自己分文不取,履行了一個共產黨人莊嚴的承諾。
楊善洲精神干部學院、云南省廉政教育基地——凈化心靈的神圣之地。楊善洲同志逝世后,云南省委、保山市委、施甸縣委在善洲林場建設了集楊善洲墓園、楊善洲事跡陳列室、楊善洲干部培訓現場教學基地為一體的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成為了省內外廣大黨員干部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培訓,凈化心靈、促進廉潔從政的神圣之地。
故事林——銘記為民情懷的豐碑。故事林石碑上雕刻著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作出的向楊善洲同志學習的重要批示,記錄了楊善洲同志生前最感人的13個廉政小故事。
楊善洲事跡陳列室——聆聽感人事跡的殿堂。室內布展由圖片、文字和實物組成,共分為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牢記宗旨,一心為民;大公無私、清正廉潔;鞠躬盡瘁、不懈奮斗;感動中國、精神永存五個部分。
老窩棚——譜寫大愛人生的陋室。油毛氈房是楊善洲同志上山初期的落腳點,構建極為簡陋,是用木板木棍搭建而成。當年楊善洲同志就在這簡陋的油毛氈房生活、學習和工作,現稱之為“老窩棚”。
油毛氈房前面四周種植楊善洲生前最喜歡的雪松和白玉蘭,象征著楊善洲的品格像雪松一樣堅韌、白玉蘭一樣純潔。楊善洲退休時從宿舍移栽來一棵盆景樹杉木,22年伴隨楊善洲同志長成了參天大樹,該樹看上去很像黨徽形狀,人們稱它為“黨徽樹”。
老場部——播種綠色希望的營地。老場部建于1997年,是楊善洲同志上山后的第二個辦公地點及宿舍。楊善洲同志是最后一個搬進該場部的,他說:“過日子吃處有個鍋、住處有個窩就行。”
楊善洲和他的“孩子”。2010年7月,已83歲高齡的楊善洲最后一次上山巡查,在每一棵樹面前,楊善洲都用布滿繭子的手撫摸樹干,好像在與他的“孩子”交心談心,作最后的告別。
楊善洲林場美景——群力撐天。昔日的荒坡已變成茫茫林海,曾經的小樹苗已長成參天大樹。無論在林海中的哪個角落仰望天空,人們都會體驗到楊善洲同志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艱辛,都會感受到什么才是大愛無疆!
在楊善洲雕像前鄭重宣誓——忠誠于黨。自開展向楊善洲同志學習活動以來,累計有56萬省內外黨員干部到善洲林場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在楊善洲雕像前重溫入黨誓詞,宣誓忠誠于黨,做楊善洲式的好黨員好干部。
人民群眾永遠銘記楊善洲同志。楊善洲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敬仰他、愛戴他。在云南省保山市,本鄉本土的群眾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知曉楊善洲的感人故事。每逢清明時節,群眾都會自發到善洲墓園祭拜楊善洲,向孩子們述說楊善洲的故事,讓善洲精神薪火相傳、源遠流長。(云南省保山市紀委 楊艷 保山市施甸縣紀委 趙貴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