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360天,有十八個月,今天日子最好,我們歡歡喜喜在一起,來把《準則》《條例》唱,清白做人,干凈做事記心上,黨紀黨規要嚴守,違犯黨紀不留情......”這是大姚縣曇華鄉曇華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素珍用“梅葛”調,教當地干部群眾傳唱《準則》《條例》的一個場景。
近日,大姚縣曇華鄉的彝族干部群眾正在對編排好的《準則》《條例》進行排練,歌詞簡單易懂,聽后讓人警醒,在基層群眾中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這種用彝家人最古老淳樸的“梅葛”表達出他們對廉政建設的贊美,成為了彝鄉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曇華鄉是“梅葛”發源地,全鄉90%的群眾都是彝族,“梅葛”沒有文字記載,完全靠口耳相傳保存下來,它既反映了彝族先民在遠古時代的世界觀和對宇宙萬物的豐富想象,也表達了彝族人民戀愛、婚姻、喪事、懷親、送別等生活習俗,深得彝族群眾的喜愛。
為將《準則》《條例》全覆蓋到全縣彝族鄉鎮、村黨員干部,大姚縣曇華、桂花等鄉鎮借用梅葛彝歌這種形式,結合當地民間習俗,請基層黨員中的梅葛愛好者結合《準則》和《條例》中四個“必須”、八條“規定”和六大“紀律”以彝語編成了十余首山歌,通過合唱、對唱、獨唱方式將嚴守黨紀黨規巧妙地融入到山歌里,讓基層黨員干部及群眾了解并熟知。
“準則樹高線,修身要記牢;條例已修訂,嚴紀常貫徹;虎死留張皮,人死留個名;黨員干部要記清,莫因貪婪毀前程……”曇華鄉文化站前廣場上,幾十名男女老幼伴著以彝族梅葛演唱《“準則”“條例”譜新篇》,明快動聽的旋律,歌詞朗朗上口,語言精練簡潔,題材貼近生活,唱法多樣動聽,易于傳唱保存,這種既自然樸實又獨具特色梅葛調,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本是梅葛愛好者的一位基層黨員說:“我覺得以彝族梅葛的方式來宣傳新的《準則》《條例》,可以使彝族黨員干部更容易接受,因為曇華鄉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彝族梅葛文化傳統濃厚,以彝族歌舞的形式可以讓我們基層黨員和群眾更好的了解學習《準則》《條例》的內涵和實質,學習‘六大紀律’,將學習融入到山歌中,既提升了群眾學習的興趣,還可以一邊干農活一邊唱山歌,學習勞作兩不誤。”(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