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峨山縣小街街道辦事處水車田村的“村三委”干部圍坐在一起,用漢語、彝族語言學習《準則》和《條例》。
峨山縣是新中國誕生后的第一個彝族自治縣,居住著彝、漢、哈尼、回、傣、白、蒙古等25個勤勞、勇敢、智慧、純樸的各族人民,少數民族占64%。在農村基層存在少數民族黨員群眾聽不懂漢語的情況,為做好少數民族黨員群眾學習《準則》和《條例》的工作,該縣紀委、宣傳、民宗等部門通過本縣的百姓宣講團,帶著《準則》和《條例》,深入農村基層,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對《準則》和《條例》進行宣講。
“通過學習,讓我們明白新《準則》為我們黨員樹立了看得見、摸得著的高標準,新《條例》又劃出了決不能去觸犯的‘底線’,是我們全體黨員言行舉止的指南針。”水車田村彝族黨總支書記張家榮說到。
為深入廣泛抓好《準則》《條例》的學習宣傳貫徹,玉溪市以特色化為抓手,針對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基層黨員的實際,用彝、哈尼、傣族等語言組織廣大基層黨員學習《準則》和《條例》,通過百姓宣講團、道德講堂等開展巡回宣講,迅速興起學習熱潮。
“作為一名傣族的黨員干部,學習《準則》和《條例》,不能只是口上說說、紙上寫寫、墻上掛掛,要融廉潔文化和民族文化為一體,用本民族語言將《準則》《條例》的要求,對身邊人進行教育,并注重學以致用,將各項要求落實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身為新平縣紀委副書記、監察局長的張永光是一名傣族紀檢監察干部,他對學習《準則》和《條例》有自己的理解。
通過一段時間以來的學習,廣大黨員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強化黨章意識、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和組織意識,自覺做一名清正廉潔的黨員。
“根據安排,‘百姓宣講團’將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深入全縣8個鄉鎮的76個村寨開展宣講活動,讓新修訂的《準則》、《條例》傳遍百里彝鄉,深入田間地頭,覆蓋全縣鄉村黨員干部。”峨山縣紀委副局長李益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