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副書記張軍對《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宣講,站位高、立意深、層次清、說紀透,深入淺出的解讀,讓我們‘守紀律、講規矩’意識得以進一步提高……”12月3日,在《準則》《條例》宣講報告富民縣分會場,與會的130名黨員領導干部紛紛表示。
自新修訂的《準則》《條例》印發以來,富民縣廣大黨員干部念好“學、思、踐、悟”四字訣,在貫徹執行好《準則》《條例》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學”就是既學習黨紀法規文本,又領會其中深意。一是明確目標深入學。把學習貫徹《準則》《條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重要工作,納入全縣各級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學習內容,采取專題宣講學習、座談研討、理論征文等形式,全面掌握《準則》《條例》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二是結合黨章重點學。把學習《準則》《條例》與學習黨章、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王岐山書記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署名文章精神相結合,融會貫通學。三是搭建平臺自主學。廣泛訂閱新媒介,利用共產黨員、云嶺先鋒、學習微平臺、清風富民等微信平臺,云南省紀委、省監察廳網站手機客戶端,及時廣泛學習專家對《準則》《條例》的解讀。截至目前,富民縣共召開《準則》《條例》專題學習會500余場次,學習交流發言4800余人次,撰寫心得體會1000余篇。
“思”就是將現階段工作實際與《準則》《條例》“對表”,明確下一階段的工作思路。一是把《準則》《條例》作為工作指南和重要遵循,由縣紀委書記、副書記帶隊,對全縣5鎮1街道及縣直各機關開展紀律專項檢查,對全體黨員干部貫徹執行《準則》《條例》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讓黨紀黨規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二是制作使用“廉潔自律”工作筆記本,把《準則》中的八條規范印制在工作筆記本上,確保全縣300余名科級以上黨員干部人手一冊,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簽字背書”。三是在全縣范圍內推廣使用“工作去向牌”,對干部職工的“在崗、請假、公出、開會、稍等”進行動態標示,促工作作風好轉。
“踐”就是在實際工作中嚴格按照《準則》《條例》辦事。一是把《準則》作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道德宣示和行動高標準,督促、引導紀檢監察干部帶頭講政治、講廉潔、講紀律、講規矩,堅決兌現“要求黨員干部做到的,紀檢監察干部堅決首先做到;禁止黨員干部做的,紀檢監察干部堅決不做”的承諾。二是把《條例》作為管黨治黨的尺子和黨員的行為底線,全面審查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的行為,對“永定街道大營衛生院虛報騙取國家財政撥款、私分國有資產、違反財經紀律和八項規定,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對職工監管不力”等6起違紀違規行為的相關責任人、責任領導進行嚴肅查處。
“悟”就是在“學、思、踐”中形成共識,并用來進一步指導實踐。“新修訂《準則》《條例》宛如黨中央打出的一套‘組合拳’,立德立規并舉,一正一反配合,自律他律結合,學《準則》用《條例》要正確處理好‘行’與‘止’的關系。”中共富民縣委書記李江對全縣黨員干部如何貫徹執行《準則》《條例》明確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學《準則》亮“綠燈”,爭做“好同志”。《準則》堅持正面倡導,重在立德,為黨員干部樹立了看得見、摸得著的道德“高線”;學《準則》就是要緊緊圍繞廉潔自律主題,牢記黨的理想信念宗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二是用《條例》亮“紅燈”,嚴防“階下囚”。《條例》開列負面清單,重在立規,為黨員干部劃出了不可觸碰的“底線”;用《條例》就是要堅持紀法分開、紀嚴于法,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前面,抓早“咬耳朵”,抓小“扯袖子”,動輒則咎,用好黨紀的“戒尺”,預防黨員干部“小錯”釀成“大錯”。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作為紀檢監察干部,學《準則》用《條例》,就是要全面履職盡責,按照省委李紀恒書記的要求,確實做到‘責任落實到位、宣傳教育到位、監督檢查到位’,充分發揚啄木鳥精神,為構建良好的政治生態做出應有的貢獻”。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余利鴻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