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支高質量的黨員干部隊伍,要敢于向那些工作懈怠、不作為的不良風氣和現象說不,堅決鏟除庸、懶、散、混現象和不敢負責擔當、“為官不為”者的生存土壤。
導致“為官不為”的原因有多種。一些人本來就缺乏責任擔當意識,靠做“老好人”、經營“小圈子”踏上領導崗位;還有的人本來胸懷理想,也做過許多實事,甚至推動了一方經濟和社會較快發展,但由于無視法紀或底線模糊、貪欲難消,逐步由“能人”變為“廢人”;還有的以“腐敗能人”的紛紛落馬為據,或認為“改革沒有好下場”,或認為“多干事多風險、為官不為最保險”……如此等等,都是完全錯誤的,其深層次的原因就在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了問題。
對“為官不為”說不,首先要站穩立場,正心修德。習近平同志曾經指出:“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應該予以堅決抵制。”黨員干部要經常自我檢視,進一步明確“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補足理想信念這個精神之“鈣”,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抖擻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對“為官不為”說不,需厘清模糊認識,明確方向。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提倡“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一方面是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為黨員干部營造健康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放緩,30多年來高速發展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逐步凸顯出來,如此非常時期,不作為、慢作為都是一種腐敗,都是對黨和人民利益的戕害。只有忠誠于黨和國家、人民的事業,擺正位置,愛崗敬業、為官有為,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工作能力,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才能不負國家和人民,不辜負時代賦予的使命。
當前,我省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要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需要廣大干部求真務實、埋頭苦干,堅持“闖”字當頭、“實”字在先、“干”字為要,通過專題教育,不斷增強憂患意識、使命意識、進取意識,讓庸、懶、散、混者沒有市場,讓各級領導干部真正把責任銘記心中、把擔當扛在肩上,激發起改革發展、干事創業的昂揚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