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里的人我認識,以前在一起開過會!”“他與大家共事多年了。唉,為什么不注意克制,任由貪欲膨脹、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這“零距離的震撼”,因事生情,由心而發,是我省黨員領導干部在參加廉政警示教育活動時的真情實語。
與以往的廉政警示教育不同,近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緊抓“零距離”這一關鍵詞,將離基層很遠的大貪大腐案例調換為干部群眾身邊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件,以案說紀、以案釋法、以案施教,進一步增強了廉政警示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打開省紀委省監察廳網站,點擊“案件剖析”專欄,一個個創設情境、啟發探究欲望的引題不斷躍入眼簾:“從違紀到違法到底有多遠?”“年輕有為的交通局長緣何栽倒在公路上?”……再往下細看,剖析的結果和論斷奪人眼目、震人心魄:賓川縣原副縣長袁繼畢,兩次處分,一次問責,不收斂、不收手,離黨和人民越來越遠;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交通局原局長卜有章的教訓告誡每一個為官者:邪道是沒有前途的!觸犯黨紀國法就是自毀前程,害人害己!……類似這樣的剖析文章,目前專欄發布的數量已超過40篇。
“我深深地認識到,商人們看重的是你的權力和位置,有利可圖,才會在你身上打主意,才會送錢拉攏你,讓你成為他撈錢的工具和靶子。我沒有守住底線,沒有潔身自好,沒有守住晚節。”這是昆明市紀委制作的警示教育專題片《沉痛的代價》中,昆明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原副局長、市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袁建淋的真誠懺悔。除了《沉痛的代價》,昆明市紀委還選取了中央電視臺曝光的《未婚時如何證明未婚——荒唐的證明》等4起不作為典型案例,制作了警示教育專題片《不作為之痛》,通過還原情境、現身說法,給黨員領導干部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理震懾。
廉政警示教育最忌諱“水過地皮濕”——打不動人心、觸不到靈魂。為此,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著力在“說教”的基礎上加入“體察”的內容。洱源縣紀委組織縣旅游局全體干部職工到縣人民法院,旁聽該局原局長受賄、濫用職權一案庭審,做實做足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這一紀律審查的“后半篇文章”;華寧縣寧州街道紀工委組織街道27個村(社區)監督委員會主任及紀工委委員,參加某村委會原主任挪用公款案庭審現場觀摩活動,在身臨其境的“觸摸”中,使敬畏法紀的意識如春風化雨直抵心間;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制作了漢、傣、景頗3種語言的電視節目《庭審現場》,被安排在黃金時段播出,截至目前,已制作44期,實現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高度統一的目的。
在廉政警示教育中,各地紀檢監察機關還結合工作實際,勇于作為、善于創新。有的積極匯編警示教育懺悔錄,盡可能保持原汁原味,體現官員落馬前后心理狀態的對比;有的征集、整理近年來查辦的典型案例,在山鄉村寨開展巡回展講活動;有的針對當地部分行業、系統違紀違規問題頻出的情況,新建了行業警示室……這些創新廉政警示教育的形式、兼顧懲治與預防的辦法,使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補足了精神鈣質、澄清了思想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