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西盟縣紀委建立健全機制,強化“四個監督”,著力打造值得信賴、敢于亮劍、能打硬仗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強化自我監督。一是堅定理想信念。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人人有舞臺、個個能出彩”活動為抓手,加大紀檢監察干部教育培訓力度。今年以來,組織開展各類學習活動11次;組織開展以“誠實守信、敬業奉獻、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活動5期;組織參加省、市、縣綜合業務培訓17次28人。二是學習先進事跡。組織全體紀檢監察干部學習付天華同志先進事跡,鼓舞紀檢監察干部愛崗敬業、真抓實干、廉政勤政。三是加強警示教育。組織紀檢干部到普洱監獄、縣法院開展警示教育活動,通過剖析身邊發生的典型案例,使紀檢干部筑牢思想防線,提高自我免疫能力。同時,傳達學習中央紀委、省紀委通報的紀檢監察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做到反復提醒不厭其煩,切實提升紀檢監察干部拒腐防變的能力。四是用好約談“利器”。積極開展“約談”活動,警醒紀檢監察干部時刻繃緊“責任弦”,種好自己的“責任田”。
強化制度監督。正人先正己。西盟縣始終堅持把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放在首位,建成覆蓋干部監督管理工作各個環節的制度體系,從體制機制上筑牢監督防線。一是建立案件查辦工作領導包案制度、請銷假制度、保密制度、外出報備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等,通過制度規范約束紀檢監察干部行為。二是實行上下班紀律常委督查制。機關8名紀委常委定期不定期對上下班紀律進行督查,年內共開展機關工作紀律督查10余次。三是健全完善紀檢干部流動機制,疏通“出口”,嚴把“入口”。嚴格按照紀檢監察干部資格準入制度,堅持高標準選人用人,不斷優化年齡和專業結構,配齊配強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同時,對不適合繼續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堅決調離;對違紀違法的,要一查到底、嚴肅處理。今年以來,先后內部交流提拔5名科級干部,外部交流提拔6名科級干部,選拔6名優秀干部進入紀檢監察系統工作。四是完善紀檢監察干部監督管理信息庫。全縣31名科級以上紀檢監察干部建立了廉政檔案、報告了個人有關事項,實行一人一檔管理,全面動態掌握紀檢監察領導干部廉政情況;按要求對28名縣紀委監察局干部人事檔案進行了審核,確保“家底清、數字明”;在全縣紀檢監察系統開展會員卡清退活動,著力糾正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不良風氣,堅持“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對紀檢監察干部違紀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強化崗位監督。一是制定了《西盟縣紀檢監察工作規則(試行)》、《西盟縣紀委監察局領導班子成員工作分工的通知》、《縣紀委監察局聯系鄉鎮紀委工作制度》、《西盟縣紀委監察機關派出機構工作機制制度》等,明確了紀委和紀工委之間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紀工委和部門之間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明確了各科室、各工委的工作職責,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強化崗位監督。二是扎實開展全縣紀檢監察系統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派駐機構、機關科室、崗位個人三個層面認真查找崗位職責、工作業務、權力行使、制度監管等方面可能發生不廉潔行為的條件和因素,排查廉政風險點,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同時,將紀檢監察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職責和業務流程上墻公開公示,讓群眾更好地監督紀檢監察干部正確行使權力。三是建立案件查辦情況通報制度,及時向社會公開案件查處情況,接受社會對案件辦理工作的監督。
強化立體監督。積極拓展監督渠道,形成組織、社會、家庭立體監督模式,強化對紀檢監察干部全面監督。一是組織監督。堅持上級監督下級,定期向上級紀委匯報工作,接受上級監督。每年向縣人大、政協等通報工作,接受組織監督。同時,明確了干部室為紀檢監察機關內部監督科室,開展經常性干部監督。二是社會監督。聘請縣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干部等為特邀監察員、政風行風評議員,定期召開座談會,讓行風監督員為紀檢監察干部“把脈問診”,對紀檢監察干部實施全方位監督。三是家庭監督。通過發放《家庭助廉倡議書》,教育引導紀檢監察干部家屬當好家庭“哨兵”,把好紀檢監察干部“八小時之外”關。(羅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