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最后一次交納黨費了,我擔心自己脫黨了呀!黨章規定,如果連續6個月不交納黨費,就被認為是自行脫黨了。”畫面上一名80多歲的老黨員,躬身用顫顫巍巍的雙手向村黨支部書記遞交50元黨費。這是普洱市寧洱縣拍攝“我與黨章的故事”微視頻的一個鏡頭。
今年3月以來,寧洱縣紀委以“我與黨章的故事”為主題,開展微視頻拍攝征集活動,在全縣范圍內廣泛征集、制作反映老黨員、普通黨員、優秀黨員踐行黨章的微視頻,講述其遵守黨章的小故事,宣傳展示廣大黨員維護黨章、踐行黨章的生動實踐,大力弘揚涵養清風正氣,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還同步在全縣黨員干部中開展“抄黨章煉黨性”活動,向其贈送廉政文化讀寫本,要求黨員干部逐字逐句學習、理解、記憶黨章、準則及條例的內容,將學習內容記錄在讀寫本上。每天學習記錄,每周思考感悟總結回顧。
據悉,鏡頭上的老黨員名叫封學忠,是寧洱縣普義鄉端金村五組的一名82歲農村黨員,他因哮喘臥床多年,走幾步就咳喘不止,可每次黨支部活動他都要讓兒子用摩托車帶著他去參加。鏡頭的故事是去年春節慰問時,他來到村委會,因自己身上沒帶錢,硬是向鄰居借來50元交上,說可能是最后一次交納黨費了。平時,每到交納黨費的時候,他總要提醒兒子、兒媳幫他交上。雖然每月只需2角,一年也就2元4角,但封老黨員總是樸實地教育晚輩們說:“還叫交納黨費就證明組織沒有忘記我!我也不能忘記組織!”。
又一個視頻鏡頭是:“一個年輕人騎著一輛小電動車行走在滿是坑坑洼洼的村組道路上,頭左搖右晃,好像在思考琢磨什么?”鏡頭里的黨員叫王玉春,他是上海寶鋼集團派到寧洱縣開展扶貧工作的一名同志。在寧洱縣寧洱鎮昆湯村黨支部任第一書記。這位上海來的第一書記,一到村里就開始調研分析村上經濟、社會、產業等各方面的情況。
“為什么昆湯村與困鹿山只是山的兩邊。但同屬于困鹿山系的茶葉,品質不輸幾分,但困鹿山的皇家貢茶能賣到上萬元一公斤的好價錢,而昆湯村的茶葉卻只能當做普通的茶葉低價出售。”這個難題一直讓他茶飯不思。為找到破解路徑,他騎著一輛小電動車在各個寨子之間來回奔走,采集樣本,分析土壤、氣候,召集黨員、村民們討論研究如何提升本村茶葉的品質、創立自己的品牌。而且,他準備帶著今年剛采摘回來的春茶回到上海,去給昆湯村的茶葉找銷路。
“我們要發動全村的黨員,帶頭想方設法地發展經濟。把農村團員力量也吸收進來,讓年輕人運用電商平臺來推銷我們的茶葉。”對于今后的銷路王玉春有了一個方向。
據了解,寧洱縣是云南省確定的2016年要完成脫貧摘帽的12個縣之一,在積極響應全國、全省打響扶貧攻堅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全縣12000多名黨員隊伍就是脫貧摘帽的主力軍,他們正致力于全縣脫貧摘帽扶貧開發的攻堅戰,帶頭發展產業、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和農村危舊房改造、實施生態保護,轉變和提升貧困群眾思想觀念和綜合素質,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起到了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據寧洱縣紀委干部介紹,此次拍攝“我與黨章的故事”微視頻約3至5分鐘,見人見事見細節,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用身邊事感動身邊人,飽含哲理,引人深思,目的是讓黨章學習教育真正走心。對征集到的優秀作品,寧洱縣將結合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運用電視、網絡、微信等媒體進行深入廣泛宣傳,引導和教育全縣廣大黨員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努力爭做一名合格甚至是優秀的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