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下旬,遵義會議決定的北渡長江的計劃受阻,土城戰斗失利,紅軍一渡赤水后,于2月4日進入云南威信,當時由于受敵軍四面進逼、戰斗頻 繁、軍情緊迫,紅軍在威信扎西集結,留下了許多“軍民魚水情”的故事。
“紅妹”的故事。1935年2月5日,連綿數日的寒風凍雪停了下來,天空露出了久違的紅日,房檐邊滴下融化的雪水,樹尖露出了真容。中央紅軍由敘永石壩來到威信水田寨,軍委縱隊駐扎在水田寨集鎮及周邊的花房子、高坎、樓上、芭蕉灣一帶方圓數百米的幾十戶人家。天色慢慢暗了下來,各家各戶和紅軍宿營地都點上了清油燈或馬燈,光線從門縫、窗戶射出來,給漆黑的水田寨增添了不少光明。居住在高坎的農民王朝忠,因害怕官兵抓丁拉夫跑到山上樹林中躲了一天。第二天見到紅軍隊伍越來越多,村寨場壩都住滿了。他放心不下留在家中的老小,晚上便摸黑回到家里。紅軍見他回來,就趕緊安慰說:老板莫要怕,我們紅軍是共產黨領導下朱毛的隊伍,是為貧苦民眾打天下鬧翻身爭解放的,等到打垮了國民黨軍閥,革命勝利了,工農當家作主,大家的日子就好過了。王朝忠第一次聽到共產黨、紅軍、鬧翻身求解放的話,見到全家老幼都平安,又受到紅軍的關懷照應,心中頓時解除了顧慮。住在他家紅軍干部李富春、蔡暢夫婦,見到王朝忠已七、八歲的女孩美容還沒有衣服褲子穿,就拿出一匹布和一些銅錢給他,叫他為女兒縫件衣褲穿上。紅軍待他一家很和藹親切,這么好的軍隊,王朝忠還是第一次遇到,他是又感動又感激,便將女兒拜寄給蔡暢做了干女兒。蔡暢把戴在手上的銀手鐲取下來送給女孩,并為王朝忠的女兒取名叫“紅妹”。同住在王朝忠家的幾位女紅軍都來賀喜。紅軍要開赴石坎子、大河灘,王朝忠就給部隊帶路;后面來的紅軍部隊要向坡頭前進到鎮雄,他又為紅軍帶路過赤水河。到達槲煙林時,紅軍與隴承堯的隊伍打了一仗,因敵情不明,又返回水田向石坎前進。紅軍東進時,動員王朝忠參加隊伍,但他考慮到家里還有老小,沒有前去。臨行時,紅軍還送給王朝忠一床毯子和幾個銅元作為酬謝。王朝忠說,紅軍走后我一直都在懷念親人,祝福他們,一路順風打勝仗,盼望他們早日回來,并經常教育子女要永遠記住紅軍的恩情。事隔幾十年,那幾個銅元我一直舍不得用,氈子蓋爛了我都留下一塊作為傳家寶。
沖進烈焰救小孩。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集結扎西,紅三軍團負責駐守扎西壩子,派出部隊打擊土豪地霸,攻打區鄉民團的碉樓和土圍子,繳獲其武裝,沒收地主浮財,開倉濟貧。9日,一隊紅軍圍攻麒麟坳地霸胡志仕家碉樓,由于碉樓大門緊閉,喊話也不見樓內有任何反應,紅軍疑有藏敵,便開槍震懾。由于碉樓內堆放了大量黑火藥,射擊時火星引起火藥爆炸,致使碉樓燃燒,頓時濃煙四起,碉內傳來小孩啼哭聲。攻碉的紅軍聽到哭聲后立即停止射擊,迅速搶上前去砸爛碉門,帶隊的指揮員和一位戰士不顧生命安危,迅速沖入火海中,將正在三樓上驚惶啼哭的小孩救出來。向當地群眾問明情況后,將之托付給可靠的人家暫時寄養。原來碉內的這名小孩叫賀天佑,是扎西上街人,因聽說紅軍進城,被父母送到有點親戚關系的胡志仕家碉樓里躲難。前一日,碉樓主人、地霸胡志仕看見紅軍越來越多,覺得碉樓已經無法躲避,遂攜全家逃往后山躲藏,卻將在此躲難的4歲小孩賀天佑遺忘留在碉內。紅軍攻碉時,賀天佑正在三樓,看見碉樓起火,驚得在碉樓內大聲啼哭。幸虧紅軍戰士及時相救,賀天佑才撿得一條性命。解放后,賀天佑成了扎西合作飲食業的一名職工。登記這段史實時,當事人賀天佑已經80多歲,他眼角噙著淚花,一再說著感謝紅軍的話。他說,如果當年不被紅軍救出,自己恐怕也活不到今天。
賀子珍情感房東。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集結扎西期間。毛澤東的愛人賀子珍,身懷六甲隨干部休養連行軍,駐扎在扎西街上。她的房東是一位大娘,帶著兩三個孩子。家里一貧如洗,苞谷、洋芋、紅苕干也吃不了多少天,主菜就是湯多菜少酸菜紅豆湯,小孩們看上去就是營養不良的瘦弱。房東家只有一只下蛋雞,幾個小孩經常抱著母雞說話,就是大年三十也舍不得殺。賀子珍看了非常心痛,就叫陪護她的警衛員吳潔清拿出一直舍不得花的一個大洋,叫房東買點東西過個年,房東大娘感動得直掉眼淚,要殺了這只母雞給賀子珍補身體,賀子珍動情地說:“大娘,留下這只母雞吧,孩子們都喜歡它,殺了它孩子們會傷心的。再說留著它下蛋,孩子們還有個盼頭。”中央紅軍與扎西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紅軍戰略轉移離開扎西時,群眾沿街相送,依依不舍。賀子珍住的那位房東大娘看到紅軍就要啟程了,到街坊鄰居家湊了七八個雞蛋,煮熟后,在行軍隊伍里找到躺在擔架上的賀子珍說:“紅軍嫂子收下這幾個雞蛋吧,路上生孩子用得上。”賀子珍很感動,說:“大娘,你的好意我領了,謝謝你!我們紅軍有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雞蛋我不能收,留給小孩們吃吧!”房東大娘說:“紀律我不懂,我是心甘情愿送給你的,你不要,就是看不起我們干人。”看到大娘有些生氣了,賀子珍給吳潔清使了一個眼色說:“好,大娘,我收下就是,謝謝你了!”吳潔清趁房東大娘不注意,放了兩個龍毫到她的圍腰口袋里,和抬賀子珍擔架的民夫快步追趕部隊去了。歡送的群眾無不感慨地說:“紅軍真是窮苦人自己的隊伍。”
紅軍細微關切感動窮苦百姓。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集結扎西途中,紅軍一部從四川敘永分水嶺方向開來,進駐威信雙河場。此前幾天,國民黨區鄉政權及一些地主豪紳到處造遙恐嚇群眾,說什么紅軍來是要殺人的,要共產共妻。當地不少群眾特別是青壯年十分害怕,紛紛跑去山上躲藏。家住雙河關田壩的余碧昌一家還沒來得及躲藏,紅軍就來了。紅軍見到他們就說:“老板,莫怕,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是保護干人(窮人)的,要打倒土豪分田地給你們。”余家人見紅軍和藹可親,便留在家里。紅軍在余家住下后,有的寫標語,有的拉電線。煮好飯后邀請余家老幼同吃。關田壩一帶的老百姓聞訊后陸續返家,主動邀請紅軍進屋作客。但紅軍紀律嚴明,大都住在屋檐下或者院壩里,說話和氣,買賣公平。紅軍走時,將余家屋子打掃干凈,水缸挑滿才離去。幾天后紅軍回師東進時,一部分紅軍戰士又駐扎余碧昌家,31歲的余碧昌主動為紅軍帶路,走了4天才把紅軍帶到云盤山。在與紅軍相處的日子里,余碧昌親眼看到紅軍干部為戰士打草鞋,戰士走累了,干部就把槍爭過去背。紅軍在云盤山開會時,邀請余碧昌加入隊伍,他向紅軍說明家里的情況后,紅軍給了他6個銀毫和10個銅板作為回家的路費。紅軍送的銀毫和銅元,余家舍不得用,一直保存到上世紀70年代,連同紅軍留下的燉罐一起捐獻給威信縣紅軍文物征集小組,現存放于扎西會議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