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學勤和小壩小學(發文小學)的學生們
近日,年近88歲的紅軍遺孀鐘學勤老人回到自己的家鄉威信,已經26年沒有回來的老人看著如今縱橫的街道、不息的人流,不禁感慨家鄉變化太大,“已經完全找不到路了”。
鐘學勤的丈夫肖發文曾是威信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以打柴、背煤、運鹽為生。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集結扎西。一天肖發文背柴到扎西街上賣,在紅軍“打土豪、分田地”的宣傳感召下,丟下背架,當即參加紅軍。1936年11月,被編入徐向前、陳昌浩領導的西路軍,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經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屢次戰役,多次身負重傷。1950年參加軍事干部學校時,鐘學勤與肖發文相識相戀直到結婚。
回憶起往事鐘學勤老人顯得格外專注,老人還專門去了扎西會議紀念館,看到丈夫的名字和照片陳列在館中,老人很欣慰現在還有人記得自己的丈夫。并提供了丈夫生前的照片,換下了紀念館中的遺像。“他年輕時還是很帥氣的?!辩妼W勤看著手機里的照片笑著說。
此次回威信老人還去看了一直惦記的小學,那是鐘學勤和丈夫用自己攢了十多年的生活費建起的小學。
“1954年的時候,看到當地小孩沒衣服穿,沒學上,生活太苦了,就有了在當地建學校的想法,希望能幫助他們走出這個貧困的地方。”鐘學勤說。如今這里已是傳播紅軍長征精神,培養革命接班人的重要場所。
威信俗有“雞鳴三省”之稱,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曾在這里召開了著名的“扎西會議”,如今威信的扎西會議紀念館和扎西紅軍烈士陵園已經是著名的愛國教育基地,也是許多紅軍老戰士和親人魂牽夢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