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山紅軍烈士陵園,位于云南曲靖宣威市城北11公里的來賓街道大坡山上。大坡村壩子西北部的大坡山的虎頭山上。大坡山是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長征途中,與敵軍激烈戰斗的前沿指揮部所在地。虎頭山紅軍烈士陵園現由“紅軍烈士陵園”牌坊式大門、紅軍烈士之墓、紅軍戰斗紀念塔、紅軍烈士紀念館、紅軍戰斗浮雕、來賓鋪戰役或者虎頭山戰斗介紹屏風上的碑刻、紅軍虎頭山戰地觀瞻臺、涼亭等紀念紅軍烈士英靈的紀念建筑和辦公區等組成。整個紅軍烈士陵園的氣勢雄偉壯觀,顯得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而思緒萬千……
宣威紅軍烈士陵園
宣威虎頭山紅軍烈士紀念館
虎頭山紅軍烈士紀念塔
虎頭山紅軍烈士墓
虎頭山紅軍烈士陵園導視圖
參觀虎頭山戰役地形作戰圖
紀檢干部在烈士墓前重溫入黨誓詞
各界人士到烈士陵園緬懷先烈
1936年3月23日,時任紅軍領導人的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肖克、王震等率領紅二、六軍團,長征途經宣威時,在宣威虎頭山一帶,遭到滇軍在前面的堵截,和尾隨紅軍后面追殺的,窮兇極惡的國民黨中央軍和貴州軍的前后夾擊,紅軍被迫與前堵后追的敵軍展開激戰。此次戰斗是紅軍在云南境內進行的最大一次激烈戰斗,雙方參戰人員多達數萬之眾。面對數倍于紅軍的敵人,紅軍官兵們英勇頑強,主動出擊,反復沖殺,給予敵人以迎頭重創,斃俘敵軍近千人,繳獲各種槍支400多支(挺)。由于敵軍后續增援力度大,參戰敵兵大量涌來,武器裝備上的槍炮據有絕對優勢,又占據有利地形及有飛機間或的助戰。戰場形勢的突變,戰局朝著不利于紅軍的方向變化,為減少損失,入夜9時,紅軍突然發起猛攻,迫使敵軍退入戰壕據守,然后,紅軍利用夜色掩護主動撤出戰斗,兵鋒東指。
紅軍在虎頭山這次戰斗中,紅軍二軍團四師十二團團長鐘子廷、十一團政委黃文榜,六軍團十六師組織科長唐輝,十七師五十團政委段興壽及師組織科長羅輝等300余位紅軍指戰員壯烈犧牲。云南宣威虎頭山戰斗是紅軍長征途經云南,犧牲紅軍烈士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虎頭山戰斗是紅二、六軍團長征途中規模較大而且比較激烈悲壯的一次戰斗,300多位紅軍指戰員的鮮血,灑在了宣威的紅土地上。
紅軍二、六軍團在宣威虎頭山遭到敵軍前阻后追的夾擊,但英勇的紅軍指戰員不懼數倍于己強大的敵人勢力,以寡敵眾,果敢勇猛出擊,浴血奮戰痛擊敵軍。紅軍指戰員英勇戰斗,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跡,給宣威各族人民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和無窮無盡的精神財富。
紅軍烈士陵園的修建,是為了緬懷紅軍英烈不畏犧牲,創造美好今天的英雄業績,發揚長征精神,弘揚紅軍先烈的民族革命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為國為民的崇高品德;教育今人愛國就要強國,對于激勵人們愛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及啟迪后人繼承紅軍先烈的英雄精神,自強不息強祖國的深遠歷史意義。1976年,宣威縣委宣威縣革命委員會、宣威縣人民政府決定在紅二、六軍團領導人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肖克、王震等當年指揮戰斗的前沿指揮部所在地,大坡山上,建立“紅軍戰斗紀念塔“和“紅軍烈士之墓”。1977年5月1日,云南省、地、縣各級領導和各族群眾及各界代表,有一萬多人參加在虎頭山隆重舉行的“紅軍戰斗紀念塔“和“紅軍烈士之墓”的落成典禮,及紅軍烈士骨灰安放儀式。時任云南省委宣傳部部長梁文英等,在“紅軍烈士之墓”和“紅軍戰斗紀念塔”落成典禮上,作了沉痛悼念紅軍烈士英靈的講話。
紅軍老戰士,當年曾參加虎頭山戰斗,后任昆明軍區司令員張铚秀等5位老紅軍,面色凝重,神情肅穆地,雙手捧著紅軍烈士骨灰盒安放在墓內。當年參加虎頭山戰斗的老紅軍原紅六軍團十六師師長,后任解放軍海軍副司令的周仁杰中將;原紅六軍團十六師政委,后任廣州軍區副司令晏福生中將;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曾任紅六軍團秘書長的王恩茂悼念虎頭山紅軍烈士后題:“紅軍長征過宣威”字詞;原紅二軍團四師十二團團長,后任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的黃新亭中將等,都前來憑吊犧牲在虎頭山的紅軍烈士英靈。
宣威虎頭山紅軍烈士陵園建成后,每年到虎頭山瞻仰紅軍烈士墓,悼念紅軍英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各級人民群眾達數萬人次。紅軍烈士陵園已成為云南地區一個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精神及英雄模范教育基地。
(宣威市紀委 彭英 侯超麗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