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表彰為“云嶺楷模”
袁家祥,男,漢,1972年10月生,1990年12月參加工作,1992年12月調入富源縣礦山救護隊工作,現任富源縣礦山救護大隊隊長。袁家祥的先進事跡通過道德講堂和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巡講團巡回宣講,在富源乃至曲靖引起了強烈反響。2014年,他被富源縣委政府評為第二屆“富源好人”、富源“最美救護員”;被曲靖市評為月度“身邊好人”、年度“曲靖好人”;被云南省政府評為“云南省第二十一屆勞動模范”。
對黨忠誠,把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袁家祥同志在充滿危險和異常艱苦的環境中錘煉著自己的黨性,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把黨和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拯救人的生命放在首位,當黨和國家利益與個人、家庭利益發生沖突時,毅然選擇前者,彰顯著一個共產黨員對黨無限忠誠的優秀品格。
他從事礦山救護工作23年來,帶領著一支素質過硬的救援隊伍,參加搶險救災449次(其中跨縣、市搶險14次),成功救出遇難人員963人、遇險人員149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75億元,而隊員無一傷亡。他舍小家顧大家,卻因一次搶險救援,沒見到病危離世的弟弟最后一面。他把老百姓的要求當作救護隊員的職責,把老百姓的事當做大事。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宜良縣洛澤河鎮發生5.7級地震,袁家祥迅速帶領11名隊員奔赴地震災區。他們一路搜救遇險人員,組織引導、幫助災民及過往行人安全有序通過多處山體滑坡地帶,并成功在貓貓山礦區橋邊救治一名被石塊砸傷的小男孩。此舉,得到了正在災區看望災情的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的關注,中央電視臺也對他們的救援工作進行了報道。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袁家祥又帶領救護隊頂著余震、冒著大雨,徒步三十余公里,連夜趕往最遠的龍頭山鎮江龍井村委會龍泉村救援。當趕到村里時,顧不得處理濕透的衣服,立即清理危險源,在倒塌的房屋、瓦礫中,徒手搜尋遇難者。在搜尋出5名遇難者、完成任務接到通知即將轉移時,在一死者家屬的請求下,面對余震不斷,冒著即將下暴雨、可能發生泥土流的危險,袁家祥帶領隊員繼續艱難刨挖搜尋,終于在天黑時將老人的一副棺木挖出……當他們轉移到村委會時,死者家屬煮了家里僅有的一鍋洋芋,走了2公里多的山路趕來,硬是把洋芋塞在救護隊員的手里,并發自肺腑地說:“感謝你們,感謝黨,感謝政府!”。
魯甸地震現場指揮救援
愛崗敬業,把做好本職工作為第一責任
袁家祥把對礦工生命的關心,對礦山救護工作的熱愛,全部傾注于礦山救護生涯中的每一個細節。每次發生礦難,他總是身先士卒,總是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礦難現場,不計得失、沖鋒在前,任勞任怨、搶救生命。1995年3月13日,富源縣竹園鎮發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32名礦工被困井下。頂板塌陷、支架斷裂、坑木凌亂、機械變形、粉塵彌漫、礦道堵塞……袁家祥憑著能見度不到三米的礦燈照射,和隊員們開始了艱難的刨挖……救援到第十二天,他們找到了最后一具礦工遺體,連同那名礦工被軋鋼齊齊斬斷的右手完整交到其母親面前,逝者的母親、在場的群眾無不流下了心酸和感激的淚水!2013年9月1日滇東能源白龍山煤礦發生一起煤與瓦斯突出事故,9名曠工被困井下。袁家祥帶領13名救護指戰員迅速趕赴事發地點參與救援。為盡快摸清井下情況,向指揮部提供決策參考,搶救遇險人員的生命,袁家祥帶領隊員順著運輸皮帶艱難爬行。當偵察到距迎頭50米時,事故點傳出了兩聲巨大的煤炮聲,隊員們體力消耗已達到極限,所背氧氣也即將耗盡,袁家祥便果斷下達了撤出命令,第一次偵查受挫……第二次袁家祥帶領3名隊員進入到礦井更深的部分。他們用手抓緊錨網艱難前行,趟著1.2米深的水艱難前行,不畏艱險,終于成功偵察到了迎頭,為指揮部決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受到了國家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和省市領導的高度肯定,中央電視臺給予他們“專業、頑強、果敢、快速、敏捷”的評價。
帶領隊伍準備下井救援
刻苦鉆研,把科學施救作為第一準則
袁家祥一有空閑,就擠時間刻苦鉆研專業書籍,積極參加業務培訓,虛心向同事請教,不斷提高自己的煤炭安全生產監管業務知識、必備的礦山應急救援等知識,是隊里公認的“業務通”和“多面手”,先后在云南省第九屆、第十屆的救援技術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在代表云南省參加第十屆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時,被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組委會授予“第十屆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團體優秀獎”。2013年4月,袁家祥被云南煤礦安全監察局聘用為云南省煤礦應急救援專家組成員。袁家祥帶領著一支28人的救援隊伍,除參與煤礦事故的救援工作外,還積極參與煤礦安全監管、非煤礦山事故搶險、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抗震救災、協助公安、消防、國土等部門處理各類突發事件,實現了連續38年安全、科學、高效救援。2011年9月11日富源縣中安鎮楊家溝煤礦二號井發生一起頂板冒落事故,袁家祥正在昆明學習,當接到值班隊員匯報后,他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救援。由于事故巷道冒落嚴重,且在事故救援過程中還在繼續冒落,給事故搶險救援帶來極大困難。面對危險,他絲毫沒有退縮,立即帶領救援人員采取打設木楔、架設木垛等措施控制冒落處的頂板,經現場救援人員的全力救援,3名被困人員相繼被成功救出。從事救護工作的都知道,處理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最危險的環節就是災區偵察和瓦斯排放,由于突出的煤粉顆粒細微,通風后粉塵飛揚突出,救護隊員視線受阻,救援環境伸手不見五指,工作開展難度極大,如果瓦斯排放過程中操作不當還會引起次生事故。在2011年師宗縣私莊煤礦“11.10”特大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搶險救援過程中,袁家祥帶領救護指戰員冒著生命危險,勇敢的投入到瓦斯排放工作中,在他的正確指揮和救護隊員的默契配合下,富源縣礦山救護隊成功完成3次瓦斯排放任務,為盡可能快地救援被困人員創造了先決條件,得到國家和省、市救援中心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救援升井后向家人報平安
充滿愛心,把關愛社會作為第一要求
袁家祥自我要求嚴格,公私分明。他說:“愛與紀律時刻提醒我抵制誘惑,干凈做事。”他的家庭觀念十分濃厚,愛自己的母親、妻兒。正是這份對家人的關愛,讓他時時警醒自己:如果走錯一步,媽媽會多么的難受?妻子會多么的傷心?兒子會多么的痛苦?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為了訓練一支紀律嚴明、善戰斗、能打贏、素質過硬的救援隊伍,袁家祥嚴格按照軍事化的紀律要求管理隊員,在技術技能、紀律作風,廉潔自律等方面,要求隊員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全隊上下乃至煤炭系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和普遍尊重。他待隊友如親兄弟,每次都身先士卒,沖在危險最的前沿。“這里危險,我先上!”“我是隊長,我有責任把我的隊員安安全全的帶出去,平平安安的領回來!”樸素的話語,包含了他對隊友深深的愛。一次緊急救援行動中,隊友何留祥忘記安排接送孩子。在得知此事后,袁家祥打電話叮囑妻子,準時接送孩子,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此類小事,在袁家祥多年的救護生涯中,不勝枚舉。事情雖小,確溫暖了隊友們的心。袁家祥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積極組織救護隊捐款幫助部分改制困難職工家庭,從2006年起不定期資助煤炭局下崗困難家庭兩戶,長期以每月300元資助一名面臨輟學的困難下崗職工子女上大學并畢業。2013年,在了解到富源縣有3名大學生因家庭困難而面臨輟學時,他積極倡議救護隊所有隊員捐款資助,資助他們直至大學畢業。2014年,曲靖市會澤縣發生地震,袁家祥帶領隊員們踴躍捐款1587元。
在和平的年代,很少有崗位像礦山救護這樣,每天都要接受生與死的考驗,每一刻都要準備赴湯蹈火。袁家祥帶領28名救護隊員,與時間賽跑,保護著富源6萬多勞作在煤礦的礦工兄弟,守望著他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