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蘇波從位于北京西長安街13號的工信部辦公樓,搬到了500米外的中央統戰部辦公樓。隨著工作地點的變化,蘇波也迎來了新的身份——中央紀委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組組長。
與蘇波一樣,相繼離開原工作崗位來到這里的還有中央紀委駐統戰部紀檢組副組長劉鴻煒、陳繼清等,他們分別從中央紀委機關、中央紀委駐國務院僑辦紀檢組等來到新單位,成為了一起工作的新同事。
個體角色的變化是時代變遷的縮影,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國共產黨派駐監督制度的深刻變革:2015年底,派駐監督歷史翻開嶄新一頁,中央紀委47家派駐紀檢組將覆蓋139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實現全面派駐。
從歷史到現實:把黨章要求付諸實踐,實現對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全覆蓋
“做夢也沒想到,中央紀委會向中辦、國辦派紀檢組。”一位中央紀委派駐紀檢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退休干部十分感慨,將報紙上的新聞看了又看。
這位退休干部所說的“沒想到”,源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決定》第36條提出,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實行統一名稱、統一管理。
其實,派駐監督作為黨的自我監督的重要形式,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了探索,經歷了不斷發展的過程。
1963至1965年,中央紀委的前身——中央監察委員會先后向6個中央局和41個國務院部門派出監察組;
1982年,黨的十二大通過的黨章規定:“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黨的紀律檢查組或紀律檢查員”;
2001年,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紀律檢查機關對派出機構實行統一管理;
2004年,派駐機構領導體制從由中央紀委監察部和駐在部門雙重領導改為由中央紀委監察部直接領導……
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探索發展,派駐監督制度在黨內監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認,派駐監督與落實黨章規定還有差距,作用也還沒有發揮到位。其中首要的是派駐范圍有空白,此前對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只派駐了50多家,還有近三分之二的部門和單位沒有被納入監督范圍;且沒有向黨的工作部門派駐,也沒有向人大機關、政協機關派駐,有的行政機關也沒有派駐,黨內監督還存在空白地帶,而有的空白恰恰是對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有重要影響的關鍵部門。
全面從嚴治黨,靠全黨、管全黨、治全黨,必然要求黨內監督全覆蓋。深化派駐機構改革,實現派駐全覆蓋,體現了回歸黨章的必然要求,是黨內監督不留死角、沒有空白的關鍵舉措,是以上率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重要保證。
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2014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強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建設的意見》,明確了派駐全覆蓋的改革路線圖;
2015年1月,經黨中央審批同意,中央紀委在中央辦公廳等單位新設7家派駐紀檢組;
日前,經黨中央同意,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的方案》的通知。中央決定,中央紀委共設置47家派駐紀檢組,監督139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
至此,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全覆蓋,實現了從制度設計到落地生根的突破性進展。
從探索到制度:7家派駐紀檢組改革“試水”,為派駐全覆蓋創新了方法、積累了實踐經驗
“中央紀委新設7家派駐紀檢組組長,分赴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全國人大機關、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協機關報到。”2015年3月31日發布的這則消息,標志著派駐全覆蓋邁出了實質性的關鍵一步。
派駐全覆蓋,從實踐與探索中一步步走來,也在實踐與探索中一步步發展。
7家新設派駐紀檢組,對全國人大機關和全國政協機關實行單獨派駐,對其他5家單位實行綜合派駐,監督范圍共涵蓋50多個部門和單位。
實行綜合派駐與單獨派駐相結合,這是重大的組織制度創新。綜合派駐改變了“點對點”派駐的單一模式,讓紀檢組“吃一家飯、管多家事”,這是為實現派駐全覆蓋所做的一個全新探索。
更深層次的變化是認識和理念上的創新。
“以前大家把派駐監督視作同級監督,現在調整過來了,這本質上是上級紀委對下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監督。把位定準了,責任才能明了,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組組長蘇波先前曾擔任過駐國家發展改革委紀檢組組長,獨特的經歷讓他對此深有感觸。
如何深化“三轉”,把監督執紀問責做深做實?尤其是綜合派駐無先例可循,一個派駐紀檢組如何監督多家單位,“吃一家飯,管好多家事”?各派駐紀檢組在實踐中創新方式、流程、機制,先行先試,不斷摸索總結經驗。
最重要的是督促駐在部門黨組織擔負起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明確主體責任清單,要求每半年向派駐紀檢組報告一次履行主體責任情況,堅持“一案雙查”,加大問責力度,層層傳導壓力。
調研走訪、例行約談,掌握情況和底數。駐中央組織部紀檢組組長喻紅秋帶隊走訪中央組織部每個廳局,駐國務院辦公廳紀檢組組長辛維光帶著組里同志調研各綜合監督單位,駐全國政協機關紀檢組組長周新建跟全國政協機關室局的正副局長進行廉政談話……
列席重要會議,定期會商。“我們既請各單位的同志過來開會碰頭、專題研究,又到這些單位列席黨組會、辦公會等,了解各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大事要情。”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組副組長劉鴻煒說。
既對已有問題線索“大起底”,又暢通信訪舉報渠道。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組清理出13家監管單位500余件問題線索、駐國務院辦公廳紀檢組處置問題線索70多件,駐中央宣傳部紀檢組初核領導干部問題線索40多件。各派駐紀檢組均公布了舉報電話。
在各派駐紀檢組探索實踐的背后,是更加科學嚴密的制度設計。《中央紀委派駐紀檢組組長、副組長提名考察辦法(試行)》出臺、派駐機構工作經費在駐在部門預算中單列,這些制度為派駐紀檢組更好履職提供了有力保障。
“7家派駐紀檢組近10個月的‘試水’,為全面派駐探索了方法、積累了重要的實踐經驗。”長期關注和研究派駐制度的浙江省委黨校教授陳宏彩說。
從橫向到縱向:以上率下、分步實施,派駐全覆蓋織密黨內監督籠子
2015年12月,江西省紀委在省委辦公廳、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委政法委機關、省人大機關、省政協機關等7家單位新設派駐機構正式組建完成,并進駐到位。
派駐全覆蓋,黨中央已經做出了示范。各省區市要緊緊跟上中央要求,結合實際,推動本地區紀委派駐機構改革工作。
2015年5月,北京市委常委會決定在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等市級黨和國家機關新設7家市紀委派駐機構。北京市紀委負責人說:“市委對此高度重視,要求緊跟中央步伐,找準定位,以問題為導向,改革機構設置,配強工作力量,切實發揮派駐監督作用。”
8月,廣東省紀委宣布派駐省委辦公廳、省委組織部等7家紀檢組正式成立。省紀委同志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查處了近百名省直部門干部,有的單位還出現了系統性、塌方式腐敗和“前腐后繼”等嚴重問題,“這些情況充分表明,推進派駐機構全覆蓋,填補監督‘空白’,非常必要、非常及時。”
9月,湖北省紀委8家派駐紀檢組分別進駐省委辦公廳、省人大機關等單位;
10月,江蘇省委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強省紀委派駐機構建設的意見》;
11月,福建省紀委8家新設派駐紀檢組成立,進駐各駐在部門……
安徽、甘肅、內蒙古、山東等地也陸續出臺加強紀委派駐機構建設的相關意見或方案,省區市派駐監督全覆蓋的集結號相繼吹響。
此外,四川、浙江還進一步將派駐監督的觸角向下延伸,成都、杭州等也向市直部門和單位派駐紀檢組,推進市級紀委派駐機構全覆蓋。
“上行下效,上率下行。從中央到地方應該一體貫之,一脈相承,把有效的機制做法、成功的經驗復制開、擴展開,扎實推進派駐全覆蓋,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真正做到黨內監督不留死角、沒有空白。”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謝春濤說。(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石洪濤 李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