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有機關紀委,但實事求是地說,畢竟是自家人監督自家人,在履職上多少會有些顧忌,在權威上有些影響。派駐紀檢組來了之后,大家很快感覺到了不一樣的地方,覺得監督就在身邊,紀律就在眼前。”全國政協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郭麗琴說。
這種感受的背后,是駐全國政協機關紀檢組進駐后帶來的新氣象,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派駐機構改革實踐與成效的一個真實寫照。
派駐紀檢組是中央紀委派出的,是中央紀委紀檢職能的延伸
“以前,由于自身定位不明確,與駐在部門關系模糊,監督起來困難重重。”曾擔任中央紀委駐國家發展改革委紀檢組組長的蘇波表示。
今年3月,蘇波被任命為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組組長。“現在進一步明確派駐機構與駐在部門是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這種派的權威就顯現出來了。”前后對比起來,蘇波對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帶來的理念和認識轉變感受頗深。
派駐,攜權威而至。
駐全國政協機關紀檢組組長周新建一到位,就與全國政協機關領導班子成員逐一溝通,并帶領派駐紀檢組走訪了機關黨委、人事局、人民政協報社等29個室局,“就是要讓大家認識我們,我們派駐紀檢組是中央紀委的延伸,是代表中央紀委來的。”
這些做法,發出了派駐紀檢組的聲音,表明了紀檢組的職責定位,也傳導了管黨治黨責任,產生了明顯的輻射效應。全國政協機關某位同志感慨地說:“派駐紀檢組來了,我們感覺到中央紀委就在身邊。”
“派”得有力,才更有權威。
從明確中央紀委與派駐機構是“緊密型領導關系”,到統籌安排派駐紀檢干部的選調、使用、交流、培訓、鍛煉等工作;從定期約談紀檢組組長,讓派駐機構參加中央紀委相關工作,到派駐紀檢組有了反映問題線索、發現“四風”問題和進行紀律審查都及時向中央紀委報告、取得指導……一系列舉措,讓派駐干部感覺到有領導、有依靠,派駐監督的權威性顯著增強。
“娘家人的感覺很強烈。”周新建形象地比喻說,“中央紀委對我們的領導、管理,中央紀委有關部門的服務和保障非常到位,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們的事什么時候來,我們什么時候辦’。”
“我們拿的工作證是中央紀委的,現在編制、干部管理使用都在中央紀委。”派駐機構的同志說,這樣就不用擔心因為“得罪人”影響自身發展,更能放手去擔當履職。
瞪大眼睛,拉長耳朵,打聽“張家長、李家短”,發揮“駐”的優勢
“在食堂吃飯的時候,他們會主動跟大家坐在一起,點點滴滴了解情況。”
“參加我們機關的文體活動,讓我們認識他們,他們也更了解我們。”
“融入、深入,很多情況他們都能夠及時了解。”
這些話出自駐在部門的同志,話中的“他們”便是派駐紀檢組的同志。
派駐機構與駐在部門“在一個樓里辦公、一口鍋里吃飯”,天天接觸,容易聽到“張家長、李家短”,便于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況,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把監督的觸角延伸到前端。這是派駐機構的優勢所在。
中央紀委在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等單位新設7家派駐機構時,既有單獨派駐,也第一次實行綜合派駐,根據工作需要,從有效發揮作用出發,設置綜合派駐機構,讓紀檢組“吃一家飯、管多家事”。
單獨派駐可以“直達”,那么綜合派駐如何避免“浮在表面”,沉下去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監督到位?
各派駐紀檢組通過實踐探索,建立健全了各有特色的工作機制,比如列席黨委會議、定期走訪工作、及時報送信息、例行溝通會商、暢通信訪渠道、進行經常性廉政談話和約談等……
“既然在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上定位為 ‘常駐不走的巡視組’,首先就要了解情況、掌握好具體的人和事。”紀檢組的同志不約而同談到這一點。
許多派駐紀檢組更深一步,努力了解駐在部門的歷史文化、行業特點,把握黨風廉政建設整體狀況,處理好“樹木”與“森林”的關系,提高發現問題、處置問題的能力。
駐中央組織部紀檢組在開展監督工作過程中,一方面,注重學習各單位的好傳統、好作風、好做法、好經驗;另一方面,突出嚴守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這個關鍵,突出在干部選拔任用、基層組織建設、黨員隊伍管理和人才工作中,自覺遵守組織紀律,防止以權謀私、跑風漏氣、說情打招呼這些監督重點內容。
充分發揮駐的優勢,派駐機構不再糾纏于承擔駐在部門黨風廉政建設日常工作,騰出手來集中精力干監督執紀問責的活兒,才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才能把監督執紀做細做實。這是派駐紀檢組同志的一致看法。
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
“我們駐進來,就是抓監督的,監督執紀問責是首要職責。”這句話派駐紀檢組的同志們常說在口中,也長記在心中。
“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是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駐國務院辦公廳紀檢組組長辛維光指出,派駐紀檢組要牢牢牽住落實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以監督責任全面到位推進主體責任全面落實。
要求各單位定期向派駐紀檢組報送履行主體責任書面報告,制作履行“兩個責任”清單,派駐紀檢組經常與黨組書記交換意見,及時報告發現的問題……各派駐紀檢組積極探索,推動督促駐在部門領導班子落實從嚴治黨的要求。
“書記抓、抓書記。部門領導班子的事情做好了,我們的事情就好做了。”派駐紀檢組組長們對此有著一致認識。
“有些具體問題,說起來不大,但發現問題就要馬上做工作,該紅臉出汗就紅臉出汗,該處分就處分,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放水養魚。”派駐紀檢組的同志在談到監督執紀時如是說。
某派駐紀檢組收到反映一名干部接受老板宴請并收購物卡的問題線索。經過調查后,派駐紀檢組決定立即對他進行誡勉談話,講紀律,講政策,做思想工作,從下午兩點一直談到晚上九點。當事人表示,組織談話后,幾宿沒有睡好覺,“以后絕不再犯了”。
“如果小問題沒人管,一旦出事就是大問題。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組織培養我們不容易;作為家里的頂梁柱,如果出了大問題,對家庭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全國政協機關人事局副局長倪品利說。
把紀律挺在前面,“四種形態”環環相扣,對黨員干部的要求不是寬了,而是更嚴了;各級黨委和紀委管黨治黨的責任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
“把監督的探頭架起來,網絡鋪開來,深入了解情況,把握和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既正歪樹,拔爛樹,又切實維護好整片森林。”駐中央組織部紀檢組副組長羅興平說。
在開展線索大起底后,駐中央組織部紀檢組收到40多條問題線索,4位局級干部被立案審查。
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組深入查找問題,共發現副司局級及以上干部問題線索350多條,均一一嚴格按照問題線索五類處置標準進行了處置,查實的依紀依規進行嚴肅處理,紀檢組立案查處司局級干部10余人,其中1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四種形態”是防止“好同志”變成“階下囚”的重要手段,真正體現了“嚴管就是厚愛”,這也是派駐紀檢組的共識。駐國務院辦公廳紀檢組立案查處的7件中,有6件都給予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體現了抓早抓小、挺紀在前。而且,注重執紀后續情況的跟蹤掌握,主動開展回訪,與受到處分的同志談心,鼓勵他們振作精神、吸取教訓、引以為戒,收到了良好效果。
能不能把紀律挺在前面,反映的是黨性強不強、有沒有責任擔當。“做黨的工作,搞監督的人,就要‘敢’字當頭,要對黨負責,對黨的事業負責,對人民群眾負責。”駐全國政協機關紀檢組組長周新建的話擲地有聲,代表了廣大派駐干部的擔當和心聲。(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陸云達 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