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高度重視省區市巡視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進省區市巡視工作的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對省區市巡視工作的領導,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為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力量,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貫徹中央巡視工作方針、落實主體責任、深化巡視工作等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實現了檢查傳導全覆蓋。王岐山同志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專門聽取檢查匯報,分別在內蒙古、安徽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巡視工作座談會,依據檢查情況研究確立了加強和改進省區市巡視工作的基本方向、基本原則和具體標準。總的看,通過檢查傳導,有效推動了省區市巡視工作的快速推進、創新發展、持續深化、整體提高。
一、主體責任意識明顯增強
針對檢查發現個別地區黨委對巡視工作重視不夠、領導小組設置不規范、聽取巡視匯報不及時、研究問題不充分等突出問題,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及時提出“巡視工作是黨委履行主體責任的具體化”,對黨委和領導小組領導和實施巡視工作提出一系列具體要求。省區市黨委認真落實中央巡視工作方針,按照內蒙古、安徽座談會的部署要求,切實加強對巡視工作的組織領導,普遍建立黨委常委會定期研究巡視工作、“五人小組”及時聽取巡視情況匯報機制;黨委書記把巡視工作作為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重要抓手,對巡視的重視程度、研究深度、領導力度、推進速度明顯增強。2015年,省區市共召開黨委常委會132次,“五人小組”會98次,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分別對巡視工作作出批示48次、42次,天津、河北、江西、湖南、貴州等省市黨委書記超過20次。領導小組建設日益規范,紀委書記任組長、組織部長任副組長的領導架構全部建立,議事規則進一步優化,履行職責更加到位,各省區市全年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共189次,貴州、甘肅兩省領導小組會議超過了10次。巡視干部普遍反映,現在黨委是真重視、真部署、真支持,領導小組是真組織、真推進、真落實,很多影響和制約巡視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逐一得到破除,巡視工作真正迎來了“春天”。
二、問題導向意識不斷強化
聚焦全面從嚴治黨,突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一系列決策部署中最核心的內容,也是巡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關鍵所在。專項檢查針對部分地區貫徹中央精神不及時、巡視重點不聚焦、問題導向不明確等突出問題,認真分析原因、提出意見建議、督促整改落實,引導省區市黨委和巡視機構持續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真正把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作為衡量巡視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標準。各地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真發現問題、發現真問題”,圍繞黨的政治紀律、廉潔紀律、組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深化“四個著力”,切實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巡視發現問題數量逐年顯著提高,2015年各地巡視發現“四個著力”方面問題33648個,分別是2014年的3倍、2013年的10.5倍;發現廳局級干部問題線索3991件,分別是2014年的2.3倍、2013年的19.5倍,縣處級干部問題線索14760件,分別是2014年的2.3倍、2013年的19.2倍。這些數據充分證明,省區市巡視工作聚焦中心、發現問題的意識得到明顯強化,巡視監督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利劍”作用不斷彰顯。
三、成果運用效果顯著
巡視能否保持持久生命力,巡視監督作用能否有效發揮,關鍵要看巡視成果能否得到充分運用。通過專項檢查,指導各地認真加強和改進巡視報告、反饋、移交、整改、公開和宣傳等環節工作,有效推動了巡視成果綜合運用。省區市黨委認真研究分析巡視情況,提出處置具體意見,針對普遍性傾向性問題,研究提出改進體制機制制度的具體措施,真正做到劍指問題、倒逼改革。各被巡視黨組織切實把巡視整改作為落實主體責任的重中之重,堅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抓早抓小、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真正做到整改壓力層層傳導、整改措施扎實有力、整改要求落實到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根據巡視移交問題線索立案查處的廳局級、縣處級干部人數逐年增加,2015年分別為265名和1386名,是2014年的2.5倍、1.65倍和2013年的13.3倍、14.9倍;各級組織部門對41名廳局級和311名縣處級干部進行了組織處理,真正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巡視成果的充分有效運用,使巡視威懾力大大提升,也推動了黨內監督綜合效能的持續發揮。很多巡視干部表示,干部群眾反映問題的意愿強了、說真話的多了,各級黨組織都普遍“緊張起來了”,有問題干部“很怕巡視”,開始“不敢了”。
四、全覆蓋任務扎實推進
巡視全覆蓋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具體方式,是充分發揮巡視震懾、遏制、治本作用的有效舉措。專項檢查工作進一步明確中央關于巡視全覆蓋的指示要求,指導各地在保證巡視質量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全覆蓋進程。各地認真落實中央部署,普遍制定了具體計劃和規劃,全力推動全覆蓋工作,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5135個地區和單位的巡視任務,占省區市巡視對象總數的60.55%。其中,河北、山西、浙江、安徽、江西、廣西、貴州、云南等8地完成巡視任務的70%以上,山西省的巡視覆蓋面達到84%,貴州、云南兩地均達到80%。已有29個地區實現市(地、州、盟)巡視全覆蓋,20個地區實現縣(市、區、旗)的巡視全覆蓋;北京、河北、山西、上海、江蘇、福建、江西、河南、廣東、廣西、云南、西藏、寧夏、兵團等14個地區實現對省屬企業的全覆蓋,山西、黑龍江、貴州、青海實現對省屬高校的全覆蓋。按照這樣的進度和節奏,將有21省區市在2016年底前完成全覆蓋任務。各地在實際工作中,既關注巡視覆蓋面,又突出監督重點,既加快了節奏,又保證了質量,為確保全覆蓋任務順利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巡視方式不斷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區市巡視工作迎來全面深化、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專項檢查工作及時把中央和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的新精神新部署新要求傳達到位,示范帶動、傳導壓力,進一步激發了巡視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當前,主動作為、銳意進取、大膽創新已經成為新時期省區市巡視工作的鮮明特點。面對人員少、任務重的現實困難,各地積極想辦法、出實招,努力推動組織形式、工作模式、方式方法的改進和創新。有的采取常規與專項結合、關聯部門同時、地方與部門同步、地市與所屬縣區一體等方式,采取“一托N”的形式靈活機動地開展工作,有效提高了巡視節奏和效率;有的加強對巡視反饋、移交問題的督查督辦,及時開展“回頭看”,有效推進了巡視成果綜合運用;有的整合紀委、組織、審計等監督資源,健全支持配合巡視工作機制,有效形成了監督合力;有的通過邊巡邊改調動反映問題熱情,開展巡視組工作情況抽查,有效保證了巡視質量,等等。工作創新帶動制度完善。中央頒布施行巡視工作條例,為巡視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各地以條例為依據,結合工作實際和創新經驗,抓緊制訂實施辦法,做好具體制度立改廢,切實推動各項制度規定的貫徹執行,巡視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六、巡視隊伍明顯加強
充分發揮巡視制度監督作用,必須有一支過硬隊伍作保證。“巡視工作是‘前線’,是‘火線’,隊伍必須強大、有戰斗力”,已經成為巡視干部普遍共識。專項檢查過程中,針對巡視機構設置不統一、干部配備不合理、管理機制不科學等長期困擾省區市巡視工作的突出問題,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提出加強巡視機構建設的基本要求和具體整改意見。各地認真落實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要求,普遍把隊伍建設作為全面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的關鍵環節。目前,巡視辦作為黨委工作部門設在紀委的規定已逐步落實,有17個地區巡視辦內設了處,26個地區增加巡視辦編制133人;巡視組力量進一步充實,23個地區共增加59個巡視組,24個地區為巡視組增編296人。各地普遍建立起巡視組長庫、人才庫,一批政治堅定、經驗豐富、能力突出的優秀干部充實到巡視隊伍。“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嚴管就是厚愛”,各地積極引導巡視干部牢固樹立“重要問題應當發現而沒有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重要問題不如實報告就是瀆職”的觀念,不斷強化進取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持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忠誠、干凈、擔當的過硬巡視隊伍初具規模。
省區市巡視工作雖然取得長足進步,但必須清醒認識到,與中央精神和領導同志要求相比,與中央巡視工作標準和成效相比,還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永遠在路上,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只有進行時,發揮“利劍”作用沒有休止符。當前,對省區市來講,一些地區組織領導不夠有力,仍是制約巡視工作深入發展的根本原因;發現和推動解決問題力度不夠大,仍是限制巡視“利劍”作用發揮的瓶頸問題;對全覆蓋理解不夠到位,仍是影響巡視任務科學規劃的關鍵因素;自身建設水平不夠高,仍是束縛巡視干部履職盡責的癥結所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廣大巡視干部必須牢記,對黨絕對忠誠是最重要的政治紀律,管黨治黨責任是最根本的政治責任,守住紀律底線是最基本的政治要求。省區市巡視工作必須緊跟中央決策部署,始終保持政治定力,踏著不變的步伐,把握節奏和力度,持續加強和改進工作,上下聯動,同頻共振,全國“一盤棋”,切實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一步步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