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緊緊圍繞全面從嚴治黨作出戰略部署,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兩部黨內法規,在黨的建設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準則》《條例》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深刻總結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的理論與實踐,針對當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作出制度安排和頂層設計。
兩部黨內法規的頒布實施,彰顯了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承諾轉化為制度與行動的決心和意志,也開啟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標本兼治的新征程。
從寬松軟到嚴實硬,根本在于讓黨內政治生活、黨內監督真正嚴肅起來
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大剛剛閉幕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簡短卻意涵深遠的講話。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短短幾句話里,一條紅線清晰可見——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
這也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始終不變的、不可缺少的主題。無論講到哪個領域的工作,總書記無不強調要加強黨對這些領域的領導。在強調黨的領導的時候,從來不忘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就在六中全會召開前夕,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引發廣泛關注。片中被查處的十余名省部級干部沉痛懺悔,使許多人深受震撼。
聲淚俱下的懺悔,幾乎都是從理想信念動搖講起的。理想信念宗旨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源于堅守,成于磨礪,必須在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這個“熔爐”里不斷錘煉。但是,一段時間以來,政治意識在一些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頭腦中已被淡化、弱化。中央巡視發現,有的中央部委司局級干部連“四個全面”“五大發展理念”都答不全,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入黨年月。一些黨組織將抓黨建、講政治停留在口頭表態和文件報告上,嚴格的組織生活變成看電影、游山玩水,民主生活會上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了表揚與互相表揚,黨內政治生活出現娛樂化、庸俗化、平淡化傾向。
汲取古今中外人亡政息、亡黨亡國的教訓,深刻剖析當前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提到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他指出,黨要管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
加強黨內監督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主體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位、管黨治黨寬松軟的問題,把強化黨內監督作為黨的建設重要基礎性工程,使監督的制度優勢充分釋放出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六次全會上對健全完善黨內監督制度提出要求,明確了黨內監督的性質、地位、作用和制度措施。
管黨治黨從寬松軟到嚴實硬,根本在于讓黨內政治生活、黨內監督真正嚴肅起來。十八屆六中全會上,黨中央以同步制定準則、修訂條例為切入點,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深謀遠慮的重大戰略安排,也昭示著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邁入新境界。
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才能實現管黨治黨“全面”和“從嚴”的有機統一
從人心向背這個最大的政治出發,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破題,以上率下、率先垂范,黨內政治生活呈現新氣象;嚴肅查處周永康、令計劃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遏制腐敗蔓延勢頭,防止形成特殊利益集團;以堅決的態度和強烈的自信,查處湖南衡陽、四川南充、遼寧系統性賄選案,全面加強紀律建設,強化黨內監督,推動管黨治黨邁向標本兼治。
4年多的實踐告訴我們,管黨治黨不能只盯著極少數嚴重違紀違法的黨員領導干部,8800多萬黨員光靠辦幾個案子是管不住、治不好的。必須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探索運用“四種形態”,用黨的紀律衡量黨員干部的行為,把管和治更多體現在日常,真正管住絕大多數,才能實現管黨治黨“全面”和“從嚴”的有機統一。
抓早抓小、動輒則咎。運用“四種形態”尤其要在第一種形態上下功夫,通過有效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住黨員干部滑落的第一道關,防止更大問題的出現。今年上半年,中央紀委處置反映中管干部問題線索中,談話函詢507件次;全國紀檢監察機關談話函詢42341件次。
懲是為了治。黨中央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尺度不松、力度不減,2013年至2016年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01.8萬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01萬人,不但減少了腐敗存量,也形成了不敢腐的震懾效應,有效遏制了腐敗增量。
高舉問責“殺手锏”,督促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把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擔當起來。截至今年5月底,十八大以來全國已對4.5萬余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了嚴肅問責,釋放出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的強烈信號。
不斷扎緊制度籠子。在4年多的時間里,中央出臺或修訂的黨內法規超過50部,超過現行150多部中央黨內法規的三分之一。
……
“抓思想從嚴、抓管黨從嚴、抓執紀從嚴、抓治吏從嚴、抓作風從嚴、抓反腐從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新實踐,取得了全面深刻的變化、影響深遠的變化、鼓舞人心的變化。
實踐表明,把理論創新和實踐成果及時上升固化為制度,既可以使已經發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得到更加深入有效的解決,也可以有效防范新的矛盾和問題滋生蔓延、有效防范已經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反彈復發。
堅持繼承和創新的有機統一,《準則》和《條例》順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進行了集納,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
《準則》著力解決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問題,從12個方面作出規定,既指出了病癥,也開出了藥方,體現了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有機結合。《條例》著力解決黨內監督制度不健全、覆蓋不到位、責任不明晰、執行不力等問題,圍繞權力、責任、擔當設計制度,是新時期強化黨內監督的制度遵循。二者內在統一、相輔相成,是依規治黨的重要制度成果,是推進標本兼治的重大舉措。
強化責任擔當,必須抓住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把思想統一到六中全會精神上來,以擔當的政治自覺推進兩部法規的貫徹落實,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黨的重要政治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抓好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而抓好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組成人員是關鍵。他強調,這部分人抓好了,能夠在全黨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辦了。
六中全會通過的《準則》《條例》,突出了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這個關鍵。《準則》強調:“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關鍵是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組成人員”;《條例》更將“黨的中央組織的監督”單設一章,強調“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準則》還專門提出,制定高級干部貫徹落實準則的實施意見,指導和督促高級干部作全黨表率。
貫徹兩部法規,對于一些認為講政治就是“左”,樂于以“業務干部”自稱的領導干部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政治意識問題,要澄清一些模糊認識。比如,作為黨的干部,無論從事哪一項具體工作,都是受黨的指派、為黨工作,都要在黨言黨、講政治顧大局。這就必須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提高政治站位,找準政治方向,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維護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對于高級干部而言,還要清醒認識自己崗位的特殊重要性,增強自律意識、標桿意識、表率意識,模范遵守黨章。凡是要求黨員干部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黨員干部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同時,認真履行管黨治黨責任,在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各個環節敢抓敢管,既能及時發現問題,又能及時有效解決問題。
從政治高度認識和看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事事處處與中央精神對表,及時把政治偏差找出來,不折不扣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的領導層層落實到位,把一切為了人民的政治要求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用責任和擔當體現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這就是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貫徹落實《準則》《條例》,應該表現出來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覺悟。
十八大以來的實踐,使我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新時代新征程將會以更加輝煌的成就再次證明,擁有強大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堅不可摧的堅強領導力量!(石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