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應當本著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行使黨員權利,履行下列監督義務……”寒冷的天氣阻擋不了峨山縣岔河鄉青河村岔河組黨員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熱情。近日,岔河組支部書記龔兒員正帶頭用漢族、彝語雙語“教學”模式進行領學。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勝利閉幕后,峨山縣委及時召開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宣講報告會,并成立縣委宣講團,深入各部門、鄉鎮(街道)開展宣傳教育,全縣上下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熱潮。為使會議精神和《準則》《條例》及時傳達到基層廣大黨員群眾,各鄉鎮積極探索,創新方式方法,岔河鄉、塔甸鎮基于少數民族人口特別是彝族占比達90%以上的民族地區特性,為了能讓多數黨員特別是老黨員更容易理解,很多村組采取漢語與彝語或者哈尼語相融合的方式來宣傳學習。
“不論怎樣的方法都只是我們學習和宣傳的一種形式,目的是為了讓廣大的黨員同志真正理解《條例》和《準則》,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時刻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永葆共產黨員本色。”青河村岔河組支部書記語重心長地說。
“考慮到我村彝族群眾多,大齡黨員多,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等“兩多一低”的特點,這次我們組織幾名綜合素質較好的村干部逐字逐句用彝語學習《準則》和《條例》,使每名基層的農村黨員都能充分領會全會精神。”塔甸鎮嘿膩村委會主任說。
“我的漢語水平不是特別好,通過漢語和民族語言穿插方式來學習理解得很快,我知道了監督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不單單是紀檢機關的事情,我們普通黨員也同樣可以發揮作用的。”參與學習的岔河鄉青河組黨員有感而發。
如今,漢彝雙語教學已成為峨山縣廣大農村黨員學習黨規黨紀的有效手段之一。為切實增強學習效果,鄉鎮(街道)、村(社區)、組三級逐層進行動員部署,以櫥窗、黑板報等形式營造宣傳氛圍,真正做到學習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讓黨員干部真正懂紀律、守紀律、用紀律,讓《準則》《條例》更加深入人心。(楊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