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紅河縣紀委農村低保問題專項巡查組工作人員在寶華鄉碧居村小組入戶調查核實相關情況
2015年,紅河州投入社會救助資金14.85億元,惠及全州60萬多人。紅河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通過開展專項巡查、專項紀律檢查等方式,嚴防發生在民生資金管理使用過程中的嚴重違紀問題。
加強對執行應保盡保制度情況的監督。進一步完善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制度,通過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全州保障人數達60.72萬人。同時,加強對發放保障金的監督。2015年,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紀律要求,發放低保金12.42億元,有效保障了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加強對執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紀律的巡查力度。整合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力量,會同民政部門,在全州范圍內開展了專項巡查工作,嚴肅查處農村低保資金管理使用過程中的違紀問題。通過專項巡查和整改,落實了五保供養待遇,將符合條件的1.31萬人全部納入供養范圍,查處了部分違規違紀問題。通過整改,全州加大集中供養力度,目前全州已建成縣級中心敬老院13所,鄉鎮敬老院57所,村級敬老院35所,集中供養人數為5302人,讓五保對象得到有效供養和照料。
加強對醫療救助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責成有關部門按標準資助困難群眾參保、參合。全年資助10.78萬人參加城市居民基本醫保,支出資金763.27萬元;資助60.54萬人參加新農合,支出資金4305.63萬元,將這部分弱勢群體納入這兩種制度的保障范圍。同時,嚴格執行和實施住院救助和門診救助工作。全年共救助城鄉困難群眾4.66萬人次,支出資金3698.35萬元。此外,轉變工作作風,實行“一站式”即時結算管理服務模式,有效減少了工作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困難群眾。
加強對災害救助工作紀律監督。建立了州、縣、鄉、村4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明確了紀律要求;建立了救災工作分級負責制,明確了各級各相關部分的工作職責和責任追究制定;建立了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建立了災情統計、核實、傳遞、救助工作臺賬等制度;規范了災民轉移安置、災區民房恢復重建和冬春荒災民生活救濟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實施,使整個救災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僅2015年就下達救災資金5655.2萬元,救助災民5.2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