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豐縣原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張東嚴重違反廉潔紀律,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這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紀委日前通報的一起典型問題。
今年以來,楚雄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持抓早抓小、快查快結,嚴肅查處了楚雄民族中等專業學校原校長錢文卿、武定縣政協原副主席廖猛等一批領導干部嚴重違紀案件,保持了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
該州紀委制定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對反映領導干部問題線索處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對反映州管干部問題線索進行集體排查、統一管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反映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進行大起底、大排查,嚴格按照“五類標準”處置。印發《反腐敗協調小組工作規則》,加強與公檢法和各職能部門以及委局機關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充分整合資源,形成紀律審查合力。
“紀律審查的目的是嚴肅紀律,懲前毖后、治病救人。要轉變紀律審查觀念,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管住‘大多數’,懲治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的‘極極少數’。”楚雄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說,對發現存在輕微違規、不夠紀律處分的人員,楚雄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及時采取提醒談話、函詢談話和誡勉談話等方式對相關人員進行“咬耳扯袖”。
在抓早抓小的同時,楚雄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加大對“極極少數”的紀律審查力度。州水務局原局長湯健嚴重違反廉潔紀律,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大姚縣原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文清嚴重違反廉潔紀律,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據悉,去年以來,楚雄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黨員領導干部330人,其中縣處級干部12人。(徐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