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縣南嶺鄉對項目監管不力,致使合同補簽改簽,造成未批先建問題,分管副鄉長受到誡勉談話問責。對財務人員監管不力,致使財務人員公款私存,鄉長受到通報批評的問責。”
面對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怎么干?怎么干好?這是各紀檢監察機關面臨的重大挑戰。去年以來,普洱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制定出臺了《關于開展“問責年”活動的實施方案》。對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中存在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執紀不嚴、作風不實,失職瀆職、“為官不為”等問題進行嚴肅追責。
拓寬渠道,信訪問題“大起底”
信訪舉報工作是發現問題線索的“主渠道”。去年以來,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構建全覆蓋、全方位、無死角的信訪舉報網絡,及時發掘反映黨員干部問題線索,接好監督執紀問責“第一棒”。市紀委在普洱紀檢監察網站、手機APP客戶端、普洱清風微信服務號開設我要舉報專區,公布舉報電話:2189247,廣大干部群眾可以隨時隨地舉報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實行市紀委監察局領導班子成員包案督辦制度,明確包案領導、包案督辦部門、承辦單位,嚴格落實包督辦、包調查、包解決、包息訴、包穩定的“五包”要求,上下聯動、層層負責,努力把群眾反映的信訪突出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去年,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信訪舉報1364 件(次),同比增長33.1%;初核594件,同比增長52.7%;立案296件,同比增長24.9%;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28人,同比增長34.4%。
同時,全市各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深入干部群眾,經常“打聽張家長李家短”,注重從群眾議論、日常督查、個人有關事項報告中發現問題線索。通過暢通群眾訴求渠道“五級聯動”工作機制解決群眾訴求5596件,“普洱政風行風熱線”欄目受理群眾熱線145件,加強民生資金監管平臺建設,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案件104起123人。
挺紀在前,管住“大多數”
普洱市紀檢監察機關強化問題意識,轉變執紀理念,抓大不放小、抓重不放輕、抓早不放松,從監督執紀問責的各個環節,建立相關機制制度,把挺紀在前的要求落到實處。
強化紀律規矩意識教育。市紀委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宣傳工作變與不變的思路,堅持新老媒體結合,拓展“互聯網+”宣傳模式,推出“一刊一欄一信一微一端一網站”的“六個一”廉政宣傳教育平臺,開辦《普洱清風》季刊雜志、《黨風廉政建設》報紙專版、開通“廉政前言”手機短信平臺、“普洱清風”微信公眾號、普洱紀檢監察網站手機APP客戶端、普洱紀檢監察網,平臺實現網、端、信互連互通,不斷在宣傳時效、深度和廣度上拓展、深化,讓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如影隨形,細致入“微”。
注重抓早抓小,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建立廉政談話、函詢制度,確定責任傳導、教育提醒、告誡整改、鼓勵鞭策等方面的談話內容,加強對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去年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反映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和發現有一般性問題的領導干部,及時咬耳扯袖、提醒誡勉,全市共開展廉政談話、函詢4895人次。
強化問責監督,市紀委成立5個監督檢查工作組,按照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采取明察暗訪、重點督查、隨機抽查等方式,突出檢查穩增長、扶貧攻堅、災后恢復重建、五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六個嚴禁”專項整治、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以及全市重大建設項目、重點工作、重要事項重點工作落實中的干部紀律作風情況,認真糾正不擔當、不負責、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結合開展問責工作實際,制定完善問責線索轉辦單、問責線索呈批表、黨政領導干部問責調查審批表以及初步核實情況報告、問責調查報告、問責決定書和通報批評問責等規范文本,依紀依規開展問責監督工作。2015年全市共問責黨政干部243人,同比增長76%,其中,處級干部4人,科級干部121人;違反工作紀律78人,重點項目、重要工作推進滯后及監管不力73人。對落實景谷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責任不到位、工作推進滯后的5個單位和14名黨員干部給予問責。今年1至3月,全市共問責黨政干部56人,其中,處級干部1人,科級干部24人,科員及以下31人。
與此同時,監督檢查問責工作實行委局領導負責制,每月25日召開專題工作會議,研究監督檢查工作涉及的問責事項。并對5個監督檢查工作組問責情況進行排名,在專題工作會上進行通報。通過嚴肅執紀問責,全市知敬畏、明底線、受警醒的氛圍逐步形成。(伍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