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期紀律作風督查通報出來了。5名干部的“庸懶散”問題照例在縣電視臺上曝了光……這是前幾天我第一次參與的一次明察暗訪的結果。盡管我連一個違紀人員都沒逮著,但我沒感到失落和難過,相反,我覺得那次的“突然襲擊”,也給了我“滿滿的收獲”。
那天早上8點,剛進辦公室,我們縣紀委的李副書記就進來說,“你帶上攝像機,跟我出去一下”。盡管不知要干什么,但我還是立馬收整好東西,跟上李副書記出了辦公室。李副書記帶著我,先是在我們紀委機關各室查看了一圈。期間,只見他到案審室問了另外一個同事“小陳怎么不在辦公室?”
“是呀,怎么這時候了他還沒到?平時幾乎都是他比我先到的。等我打個電話問一下。”和小陳同在一間辦公室的小胡也是有點疑惑地說。
“我打給他,你忙吧”李副書記邊說邊掏出電話打了。“喂,小陳,你現在在哪呀?”李副書記平靜地問道。沒過幾秒后,只聽李副書記連聲說“哦哦,我知道了。那你就在那里等著他們來接你吧。沒什么事。”
掛了電話,李副書記略帶歉意地笑著說,“我怎么忘了呀!今早我們才商定的,把小陳也抽到田副局長那組去。”
盡管對李副書記剛才的那些舉動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我還是沒問,跟著他查看完了委局機關,就一起出了辦公樓,上了一輛陌生的車。看到車上已坐著的縣作風辦小鄧,我立即明白要去干什么了。
“最近聽說有的干部成天連人影都見不著。他們借縣上下派駐村指導的名義,玩‘捉迷藏’:對單位上說‘去駐村蹬點了’,對村組干部們卻說‘趕回單位辦事’,實際上他們自個逍遙去了。今早我們就去明察暗訪一下,看看情況如何。之所以把你搭進來,主要是因為你以前沒參加過,還是‘新面孔’,不容易被認出來,更便于查到實情。”李副書記邊笑著對我說,邊把“作風建設特邀督察員”的掛牌遞給了我。
說話間,車子已停在一個院內了。這里有縣紀委監察局五個派出紀工委(分局)和縣移民局辦公。
“你們兩個去看紀工委,我去移民局查看。一定要認真、仔細,不可馬虎。”一下車,李副書記就對我和小鄧安排交代著。為了不被早發現,我和小鄧商定:分頭同時行動,逮他們個正著。
由于平時從未出來督查過作風,因此,紀工委的同事們想不到我是來“捉”他們的,邊笑著和我打招呼,邊繼續干手中的活。我也裝作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一間一間地在辦公室里“溜達”,并一個一個地走到他們身邊,邊和他們說話,邊瞅看他們面前的電腦屏幕、桌面材料等,發現他們有的在擬寫材料,有的整理信訪檔案,有的在收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在線訪談......大約半個小時,正當我和小鄧“一無所獲”地準備“收工”下樓時,李副書記出現在我們面前,并問道:“情況怎么樣?”
“財經紀工委的陳副書記、社會事業紀工委的李副書記這幾天在駐村蹬點,黨群政法紀工委的錢書記帶人去搞信訪調查了,其他的同事都在辦公室正常辦公。我們認真查看了他們的出勤考核表,并一一現場核實過了”我自認為做得扎實,急忙匯報了。
“今早出門時我就遇到錢書記了。駐村蹬點的兩位副書記,你們打電話核實了嗎?”李副書記面無表情地問。
“啊!這個.....”正在張口結舌犯懵時,李副書記已掏出手機,分別撥打了駐村蹬點的兩位副書記電話,詢問完他們當時所處的地點后,還分別讓他們把電話轉給身邊的村組干部接聽,以此來核實。
“‘自己人’查看一下,提醒大家注意著就行了。干嘛這么較真呀?”對于剛才李副書記的這些做法,我心里暗自嘀咕著。
這時李副書記說:“我們搞督查,不單要查看、監督別人,更要監督好我們自己。要知道,全縣有成千上萬雙眼睛在盯著我們紀委。稍有松動,我們不僅不能監督別人,還要遭受處分。”李副書記的話,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嚴防‘燈下黑’,社會在監督”。
接下來,李副書記又帶著我們先后查看了縣政務服務大廳、發改局、統計局、農業局等7個單位。與小鄧他們作風辦經常出來督查的同志們相比,盡管我有著“新面孔,好多人不認識”的優勢,但我還是一個違紀人員也沒抓到。而小鄧卻“捉”到了2個。
午飯后,3個組的同志們聚合在一起匯報“成果”、交流經驗、總結心得時,聽了小鄧的“回馬槍”、小陳的“刨根法”、榮老師的“鐵面術”......我不僅看到了他們的聰明與機智,也體會到了紀檢人的忠誠與擔當。
“總的情況雖然比以前好多了,但抓了這么多年,問題還是沒有杜絕,這說明了‘四風’問題確實很頑固、很隱蔽。‘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這不是口號,而是我們持之以恒的行動”李副最后的總結,讓我更感到心里沉甸甸的。
(富源縣紀委 劉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