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今年83歲,黨齡是我年齡的兩倍,精神矍鑠,是有著很多“小堅持”的固執老頭。
每天堅持準時收聽《中國之聲》。每天早上6:30準時打開收音機,準點收聽《新聞和報紙摘要》和《新聞縱橫》,第一時間了解最新新聞資訊。吃早餐時一家人坐在一起,爺爺就開始向全家人“播報”聽到的新聞,充當《朝聞天下》的角色,還會加上爺爺自己的看法。所以每天早上不用刷手機,不用看電視,便可知最新新聞。
每天堅持閱讀兩小時。戴著老花鏡,手拿放大鏡,書攤開放在桌子上,正襟危坐在桌子前,這是爺爺每天閱讀時的坐姿。退休后第一時間到老年活動中心辦了一張借書卡,退休了仍舍不得丟掉老本行,借的最多的是關于財經之類的期刊、雜志、書籍等。因為經常借書,老年活動中心的門衛一見爺爺都忍不住要調侃“老楊頭,又來借書了,要不干脆你來跟我作伴算了,這樣就不用來回跑了。”
每天堅持步行四公里。艱苦年代過來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閑不住”。退休了,沒有工作可以忙了,子女都已成家立業了,本來就閑不住,這下沒什么可忙的了,爺爺就慌了,該做點什么呢。想來想去選擇每天堅持步行,既鍛煉了身體,沿途又可以觀看風景,遇上以前的“老哥們”還可談天說地的結伴同行,何樂而不為。因為每天都堅持,在身體素質方面,我們這些晚輩在爺爺面前都汗顏,換季全家人得流感,就爺爺沒事,還每天忙出忙進的給全家人熬姜湯……
這些只是爺爺眾多“小堅持”中的一部分,他還堅持開會絕不遲到的原則,即使退休了參加黨支部會議都要提前半小時到;他堅持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花每一分錢都是精打細算,決不允許浪費……其實爺爺身上的這些“小堅持”是眾多老黨員身上優良傳統的一個縮影。
2014年,在正式到縣紀委報道之前,爺爺找我談了一次話。到現在,爺爺說的話仍然在耳邊響起“從鄉鎮辦公室調到縣紀委工作,要感謝組織的培養和信任。到了新崗位后,要抓緊學習,迅速適應,但最重要的是要遵守紀律,既要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也要以紀檢監察干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2015年,家里迎來了一個小生命,全家人都把女兒當成掌上明珠寵著。爺爺有次找到孩子她爸,語重心長的說道:“孩子現在雖然還小不會說話,但是她看得見,聽得到,大人要相當注意自己的言行,大人說的話,做的事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她。小孩子不能太寵,要從小慢慢培養她獨立的意識,絕對不能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現在女兒正是牙牙學語的關鍵時期,家里人更是相當注意自己的言行。
習慣了爺爺在耳邊的嘮叨,習慣了爺爺在飯桌上的新聞“播報”……爺爺的“小堅持”給全家人樹立的是大榜樣,真正應驗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永仁縣紀委 普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