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至26日,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省預防腐敗局專職副局長李記臣一行到文山就落實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和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情況進行蹲點調研。
25日下午,省紀委調研組在文山州紀委會議室召開座談會,省調研組領導、州反腐敗協調小組成員、州紀委監察局機關各室(部)負責人、州紀委派出各紀工委負責人、西疇縣委書記和8縣(市)紀委書記參加會議。
座談會上,文山州委常委、紀委書記張杰向省紀委調研組匯報全州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督促落實“兩個責任”和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開展的主要做法、存在問題和下步工作思路。州紀委副書記彭子效和州委組織部、西疇縣委書記及文山、硯山兩縣紀委書記就各自踐行“四種形態”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交流匯報發言。
縣委書記、黨委書記如何理解把握和實踐“四種形態”中的第一種形態?是否真正做到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是否真正關心愛護干部?是否真批評,真提醒?如何解決部分鄉鎮辦案還存在空白的問題?……調研組領導與參會人員進行熱烈的交流和討論。
座談會上,李記臣對文山州探索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工作給予肯定,認為認識到位,落實有力,成效明顯。他指出,經驗來自民間,做法來自基層,文山在干部監督上有亮點,“八小時以外”監督、風險防控做得比較好,州水務系統打造黨風廉政“防滲墻”建設試點經驗得到省上的肯定和推廣;踐行“四種形態”有新起色,作了很多探索,積極實踐運用處置方式;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有新變化,開展村務公開和惠農資金政策實行臺帳管理可圈可點,對存在問題要在探索落實中加強溝通處理和銜接,在解決問題中不斷推動工作前進。對如何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李記臣指出,對于如何“看住關鍵少數”,一是要抓嚴懲,加大懲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零容忍,全覆蓋,有腐必反,有貪必懲。二是抓制度,形成不能腐的防范作用,制度不完善便會失之于軟,失之于寬,失之于松,牛欄關貓,出臺的制度很多,但關鍵是要抓落實。三是抓教育,形成不想腐的自律機制,“四種形態”要體現教育為主,體現懲前毖后、治病救人,要注重日常提醒、批評教育,認真組織開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和紀律教育,形成自律。另外,踐行“四種形態”,給紀檢干部提出更高要求,自由裁量權更大,必須做到打鐵之人要成為鐵打之人,要成為鐵打的紀檢干部;執紀人更要嚴格紀律,律他之人更要嚴格自律;要出于公權,為黨負責,為事業負責;要嚴格程序,嚴格執紀。
調研中,李記臣一行首先到硯山縣維摩鄉調研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召開座談會,聽取縣、鄉鎮和村組基層干部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意見建議,并對下步開展“兩學一做”、制度建設、隊伍建設等工作作指導。深入到黑魚洞村實地察看了解廉政文化示范點建設、黨建和扶貧工作雙推進示范點工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