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感恩之心對待幫助過自己的人,對待窮苦之人要心善。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好好讀書才能會有出息。為人正直才能走得穩……”。歲月如梭,兒時的記憶漸漸模糊,可母親不成文的“語錄”卻隨時在耳畔響起,提醒我、指引我受益終身。
從小到大,母親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形象,她有著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勤勞、淳樸、善良、堅強隱忍、勤儉持家。
作為出生在農村的女孩,沒有優渥的生活條件,可是童年時代的時光也是別有另一番滋味。無論暑假寒假還是周末,母親總會叫我跟著他們一起去地里干農活,雖然心里很不愿意,但還是乖乖的跟著去。
多年以后,我才慢慢領悟母親的良苦用心。去干農活不僅僅是為了能幫助他們做完當天的活計,更重要的是以此辛苦的勞作來告訴我,只有勞動才有收獲,親身體會農民的辛苦,農活的繁雜,要想改變現狀就只能好好讀書。父母不希望我還像他們一樣一輩子都在無休止的做著怎么也做不完的農活,在他們的意識里就是只有讀書才會有出息。
我們家條件并不好,一到開學前幾天父母就到處去借不夠的那一部分學費,最終我和姐姐都能按時去學校報到。母親也沒有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女孩遲早都要嫁出去讀書沒意思。村里和我一起長大的女孩沒錢讀書的或是中途輟學外出打工或是早早嫁人的,現如今也只有我一人完成大學學業并有了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每次說到這里母親的臉上總是露出欣慰笑容。
今年“五一”回家,晚飯過后坐在院子里聊起了家常,我跟母親說,我剛換了新的單位,來到了紀委工作,成為一名光榮的紀檢監察干部了。母親語重心長的說:“無論在哪里工作都要規規矩矩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這次假期回家,我扎扎實實的跟他們干了兩天農活,全身酸疼的要命,然而這卻是已年過花甲的父母一輩子都在重復的常規工作。
我很慶幸自己出生在這個平凡溫暖的農村家庭里,感念父母對我的養育教導之恩,感恩不善言辭的母親以身傳教,她樸實無華的“語錄”是我人生路上的燈塔,也必將代代相傳。(金平縣紀委 張茜)